双年展作品之一
“艺术工厂——上海第十届双年展”开展至今,意料之中的争议也随之而来。近日,100名志愿者以沉默静坐的方式,批评这项展览晦涩难懂。行为艺术“今天不说话”,表达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对抗,希望让艺术静一静;批评趾高气扬的创作态度和少数人自圆其说的艺术。
双年展主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表示,虽然每位观看者的知识结构和背景不同,但是对作品的理解力没有高低之分,有新的认识与启发,便是展览带来的收获。
用行为艺术批评双年展为主的中国当代艺术
开幕式次日下午(11月23日),原北京奥美创意总监、跨界创意人杨烨炘通过东昌电影院艺术计划发起号召,100多位艺术青年报名参与行为艺术“今天不说话”,批评当代艺术越来越脱离社会,成为少数人自圆其说的艺术。
从照片可以看到,参与这次行为艺术的志愿者们静坐在许多艺术杂志上,戴上印有“今天不说话”的大字口罩。杨烨炘解释,这可以理解为以沉默方式来表达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对抗,希望让艺术静一静。“(双年展)名为社会工厂,实则脱离社会。各种奇怪的命题,玄乎的概念让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晦涩难懂,越来越脱离社会现实。艺术家们早已成为资本的奴隶,不关心社会,只关心自己的艺术能卖多少钱。”
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补充说明,他的批评不仅针对上海双年展,也针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尤其是艺术家的创作态度。他创作的这件行为艺术“今天不说话”,是用一种沉默的行为,去表达对一件事情的态度,这件作品可以和弱势群体发生关系,也可以批评当前的环保问题,当然还可以表达批评中国当代艺术过度复杂难懂……可以和任何社会问题发生关系。以不说话,不合作,静默的方式来表达这些问题的关切,引发人们关注、思考乃至改变。”
没看过本届 但持续关注
杨烨炘承认,自己还没有参观过本届双年展,对这一届展览的印象来自网络、微信,“我就算没有去看,我一直关注官方微博和微信,我知道他们在搞什么作品。”
以前每一届双年展,杨都去参观,印象是越来越多艺术词汇都听不懂了。“大家不懂也得装懂啊,不然显得自己很没文化,可是我觉得给老百姓看一个艺术作品,不应该这么自欺欺人。”
“难懂变成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不光是上海双年展,一些当代艺术杂志讨论的话题也很晦涩,七拉八扯,哪怕普通一个画展都要发明几个高深莫测的学术名词。另外,与外国策展人也有关系,引来了很多外国艺术家,我认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转型,只能用历史与当代做生硬的嫁接。而对包括环境、民生、社会矛盾,都没有清晰的解答。”
杨烨炘承认,观众对同一件当代艺术品的共鸣点不一样,理解力也不一样。但是,他强调,如果作品不是给老百姓看的,就是艺术家一个人的作品,应该放在家里。“又要拿到博物馆给别人看,又故意不让人看懂,为什么?我其实对这种趾高气扬的创作态度,要提出善意批评。”
包容不同声音
上海双年展组织部门表示,对该行为艺术不发表意见,收到过一些媒体和观众反馈后,他们会加大导览工作。此次在作品旁的标签下留下艺术家阐述,本身就是亲近社会大众。同时,主办方还认为,社会工厂的主题就是包含了包容的意思,可以包容有价值的批评意见。
目前,上海双年展开展至今已经吸引了将近4万参观者,九成以上还是自费购买门票入内,这项数据和最热门的展览参观人数持平。主办方称,这样的“票房”可以反证出普通的艺术爱好者,愿意来上海双年展逛逛。
“今天不说话”行为艺术和策划人杨烨炘的观点,同样也在网络上遭到反驳和吐槽,声音来自不同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们被教育要懂艺术而不是欣赏艺术”、“不懂科学也去科学院门口坐一天?”“这些孩子其实应该抗议这个世界晦涩难懂。”
双方在争议中,也有微小的共识,即成功的双年展不怕争议。双年需要包容不同声音,允许艺术家试错与探索,争论将能赋予当代艺术以生命力。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