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骗局游戏揭密
2017-01-16 来源:人民网-艺术收藏频道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在近两年的当代艺术领域实际上产生了二种新身份:艺术奸商和富豪前卫艺术家。什么叫“艺术奸商”呢?就是把艺术品的价格以几百倍、几千倍的价格炒作,在各大拍卖行上将一件十几万到一百多百万收购来的作品,二、三年内在拍卖会上抄到五百万甚至二千万,然后卖给一些热爱艺术但不太懂艺术、很有钱但购买冲动的收藏家,以牟取暴利。

当代艺术的资本化始于两年前,当时只要花二百万就可以把艺术圈每个人的画都买一张,现在可能连一张明星的画都买不起了。刘小东三年前的油画也就10万元一张,两年以后炒到二千万一张。

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热,所导致的艺术投资高潮,以及拍卖天价的出现,已经可以很明确的断定: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的“天价做局”,艺术品价格被人为操纵,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即使是一小部分真实的成交,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国际地位也被过于夸大。

这两年以写实油画为主体的艺术市场和拍卖天价吸收了中国新兴艺术资本80%的资金,数额达几十亿。由于大部分投资人不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当代艺术,从价值意义上看,80%的艺术资本投入写实油画的市场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

这表现为:油画在国际当代艺术格局中已经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了,中国当代油画尽管靠“中国符号”的图像找到了一些中国特征,但整体上,并没有完全走出模仿西方艺术语言的阶段。绘画作为一种地域性很强的艺术,中国人就是画得再好,也不可能真正超过西方人。

而且,当代油画的“天价”达到几千万一件作品,而民国初期的一代宗师黄宾虹的作品才也就在五百万左右,即使这个拍卖天价不存在“市场欺诈”,也是违背艺术市场的规律的,至少目前艺术市场的操作缺乏起码的学术标准,只是被当作一种股市化的投机性的资本运作。

但这种不顾艺术规律并且投机性的艺术品的资本化运作,随着拍卖天价越来越高,很多不明真相的艺术投资人不断涌入,“狼来了”的风险也与日俱增。近年,中国几乎将80%的艺术资本投入在最多只能算作西方二流绘画并且还处在模仿阶段的当代油画领域,从民族主义角度,既不可能为中国赢得新文化形象,从长期投资战略看,要么是一个很无知的选择,要么存在着一种市场运作集团幕后的商业欺诈。

1,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是怎么玩的?

艺术拍卖“天价做局”的暴利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左右的画家,跟他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三年就是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左右收购。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一百多万,二年后再标到五百万甚至一千万一张。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就叫艺术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在第一年,我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在第一轮拍卖游戏收回成本之后,我就跟拍卖公司谈好一个协议,每次送拍把每张以三、五十万买来的画价格标到一千万,如果没有买家接手,就由混在竞拍人群中的自己人举牌“假拍”,假装这张画有人买下了。这种“假拍”是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因为一千万按5%的佣金算至少要付一百万,我事先已经跟拍卖公司事先秘密谈好一个固定佣金,比如我“假拍”的价格不管多高,我都只付20万佣金。

那么为什么卖不掉作品也要玩这样的“假拍”游戏呢?一个是有广告效应。即使拍卖不掉,我就当是付10万元广告费,将我所谓的“藏品”在拍卖会上露脸做广告。最近两年中国的新闻传媒都很傻,只要一听到一个拍卖“天价”数字,就会像宇航员上天一样跟着报道,几乎全国各大媒体都信以为真,如果要在这些媒体上登广告的话,恐怕一百万也不够。也不排除有些媒体的记者拿拍卖公司红包炒作,这是有真实事例的。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钓鱼”:拍卖会上将天价作品卖掉,其实就是一个“钓鱼”的过程,有时候不是一次拍卖会就能“钓鱼”成功的,往往要在一年的好几场拍卖会上才能最终钓到一条“大鱼”。前面二次拍卖会没有将天价作品出手,到第三次拍卖会也许就会出现一个不了解行情的新收藏家,一激动就把天价作品买走了。

这种很有钱的不懂艺术但爱好艺术同时容易冲动的新贵阶层,在中国这两年的拍卖会上非常多,他们实际上就是油画炒作集团要钓的“大鱼”。这个所谓新收藏家“大鱼”也许是新上市公司年轻的亿万富翁,也许是一个山西煤老板的后代,也许是一个餐饮连锁企业成功的单身富豪,也许是一个富豪家族的新掌门人。当然也包括一部分东南亚和海外富有的华侨,也会成为拍卖会上的“大鱼”。如果拍卖会上这两年没有一条“大鱼”上钩,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现在这个游戏已经玩了二年了,而且越玩越火,说明“大鱼”还是在源源不断入场的。

“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油画”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前者是真想收藏当代艺术,后者是把艺术拍卖会当作股票市场来投机一把。

新收藏家主要是这十年新崛起的富豪阶层,资本背景来自各个领域,比如房地产、煤矿、IT、广告、设计、医学、军工、金融证券、传媒、影视等,这些新富豪钱来得太快太多,刚开始热爱艺术又不太懂艺术,但个性很强只凭个人感觉决定,他们中不少人也去过欧美,知道一些欧美现代艺术和拍卖的价格。他们因此觉得中国新艺术的拍卖价格也应该跟欧美接轨,他们愿意用钱在拍卖会上来推动中国的新文化形象和国际地位。但这种很纯真又不惜一掷千金的民族主义情怀这些被艺术炒作集团敏锐地发现,并被利用来牟取暴利。

后一批所谓的“艺术投资人”是从国画、股市和金融领域转过来的。在国画拍卖领域,不少国画买家因为明清、民国时期的“假画”太多,比如齐白石、张大千等在拍卖会上出现大量假画,很多买家深受其害,纷纷转向当代油画拍卖。这批买家觉得当代油画至少没有“假画”。当代油画虽然没有“假画”,但现在“烂画”太多,而且价格贵得离谱。股市、地产炒作领域的不景气,使得许多金融、地产资金这些年涌入艺术市场,很多炒家使用的手法还都是股市、地产的游戏手法。

收藏界的老手一般是不会去买“天价油画”的。从表面看,这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油画全世界的买家如云,无论是国内各大拍卖行,还是在纽约苏富比、香港的嘉士德,一片热闹。但真正的欧美买家几乎没有,基本上是中国人在全世界跑来跑去,纽约苏富比拍卖会场坐的很多是北京上海飞过去的中国人,而像希克这种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买家从没碰过“天价作品”。

这些年一些艺术炒作集团的策略是跑到纽约、香港的国际着名拍卖行去“天价做局”,手法跟在国内拍卖行“做局”如出一辙,但更具欺骗性。这种“天价局”主要是忽悠东南亚的华侨和国内的新贵阶层,他们觉得自己在纽约苏富比上,可以像欧美富豪一样体验大国崛起。他们觉得苏富比拍卖会总不会有诈,实际上想错了。

2,艺术价值被高估的油画

当代艺术花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将中国的拍卖价格提前十年做到了“天价”。在西方,这个过程要花十年时间。

这些年当代油画的“天价”不断在拍卖会上表演一种火箭式的价格飞跃,已经到了一种十分离谱和荒唐的地步,之所以不断有一些新买家“上钩”,是因为这些年各种时尚、新闻和艺术媒体不断在宣传一种大国崛起背景下的“艺术崛起”论:中国的崛起需要一个个艺术拍卖的“天价”来推动当代艺术作为中国的新文化形象。即使假设拍卖天价背后没有资本炒作集团的存在,目前这种当代油画的“拍卖天价”也是很一件荒唐的事情。

首先,“天价油画”就是画得再好,在西方艺术界也只是一个还处于模仿阶段的二流绘画,不足以真正代表中国未来的新文化形象。

从语言本身说,中国人就是油画练得再好,在西方也只能是二流绘画。日本、韩国从宋朝就在学习中国文人画,但从来没有真正超过中国人。艺术语言分为手绘性艺术和非手绘性艺术。手绘性语言是很难越过地域性的,像绘画、雕塑;非手绘性语言是可能越过文化和国界限制的,像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手绘性艺术跟宗教一样,语言媒介与地域的历史和文化心理的结合是血脉相连的,另一个文化体的画家要超过这个画种起源地的画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艺术真正战胜欧洲,在波普艺术上独树一帜,并不是在油画领域,而是在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领域。美国艺术三百年,前面240年油画占主流,主要画家还都是与欧洲同种的白人血统,但也从来没有真正被欧洲人欣赏过。安迪·沃霍尔的成功不是靠油画,而是版画、摄影和电影。在安迪·沃霍尔之前的抽象表现主义油画也还不错,之后也有名声如雷贯耳的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但从来没有真正被油画正宗的欧洲欣赏过。

西方绘画的写实语言从明代后期传入中国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欧洲传教士正式进入清朝宫廷并教会了一批中国画家使用写实语言,像丁关鹏、冷枚、张为邦等宫廷画家;第二个阶段是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从法国、日本学习西方油画,第三个阶段是1949年至1970年代末,学习苏联油画。目前在拍卖市场上火爆的当代油画群体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在美院所受的训练是在第二、三阶段的根基上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但语言基本功上还是属于第三阶段。

从这三个阶段的专业性看,第二阶段的语言技术是最高的,第一阶段次之,第三阶段包括现在的当代油画群体可能在思想上比前人活跃,但语言训练上基本上是“土油画”出身,刘小东也承认自己是“土油画”出身。第二阶段,民国油画在语言训练上是最正宗的。很多人直接在法国学的油画,去日本以及在上海美专学油画的,也都有欧洲外籍教师。第三阶段至今,名义上都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学院派,实际上整个教育体系是“土油画”模式。

目前的拍卖明星基本上没有受过真正的油画训练,大部分人的油画语言是靠自学出来的,只是在观念上“扬长避短”,在语言上往版画性靠,近量避开在笔触、肌理上的先天不足。当代油画的主要成功是图像而不是油画语言,所以实际上是一种使用油画手段制作的版画。由于历史条件,这一代画家直到出名前夜大部分还没有真正出过国,都是看艺术史画册的图片、自己老师的二、三流原作,加上误读误解的西方艺术观念,才产生轰轰烈烈的当代艺术二十年。这在中国的艺术进程中有一定的推进价值,但也不能过于夸大他的国际艺术价值。

油画训练还是要从小在欧洲美术馆看真正的艺术史原作,如果不具备这一条件就会有先天缺陷。因为考虑到历史原因,中国批评界实际上一直对中国这一代画家得不到真正的油画学院训练采取避而不谈的策略,而主要谈论当代艺术的思想主题和观念,这是为了推进步履艰难的当代艺术在中国社会的成长。但是这些年大量涌入的艺术投资人、收藏家和“艺术商人”不断在制造一种对当代油画只说优点不说局限性的市场舆论,在客观上有意无意在误导很多真诚但又无知的艺术投资人,大肆炒作写实油画。甚至给中国社会一种油画在西方已经衰弱、在中国反而再次复兴的“伪命题”。

中国近二十年的当代油画在中国艺术内部的进程中有进步意义,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曝光率和形成一定的收藏群体,但也不能太夸大当代油画的国际意义。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很大程度还是由于中国的崛起和意识形态背景,很多西方着名美术馆和国际双年展作中国当代艺术展,也有炒作“中国效应”的成分,并不一定真是推崇中国艺术的创造。所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需要真实看待。

当代油画尽管在图像上与西方拉开了差异,但是在深层的图像语法,以及“艺术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基本的艺术定义上还是在模仿西方。在语言技术上可能赶上了欧美的二流画家,但是离真正的一流大师还差很大距离,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民国时期的画家。

在拍卖天价的油画明星群体所谓的国际“成功”,在目前无知的商业化和时尚化的媒体宣传中有被夸大和误导的成分。在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油画在西方已经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门类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艺术展中,油画都不会是很重要的部分。西方学术界的艺术判断力在油画这个事情上基本是不会错的。西方艺术界不再把油画看得很重要,如果我们非要说“油画在中国复兴了”,这是在侮辱别人的智商。

在一个油画已经不重要的时代,中国当代油画还处在一个学习西方语言都没真正达标并且处在艺术语言大量抄袭模仿的阶段,我们中国人将来之不易的几十亿财富不是扶持更有可能超越西方的新媒体艺术上,而是扔在这样一个没落甚至抄袭成风的艺术品种,把它炒成天价,还要拿到纽约去炒,这不仅是一种极其愚蠢可悲的事情,也是在侮辱大家的智商。

3,天价暴利与“价格谎言共同体”

大量本土的艺术资本蜂拥而入当代艺术领域,在两年不到的时间,从年市场交易额不到二百万,已经达到年成交额几十亿。这个背景直接催生了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

“天价做局”在艺术圈早已不是一个秘密。但为什么总是没有人真正捅破这个事情,而让这个游戏把每个人都当作“白痴”。直接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了一刀,他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他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下一新买家。新“被害人”再制造下一个新新“被害人”,来替自己垫背。这像股票市场一样,股票狂跌的受害者总是最后一轮接盘的人,拍卖市场也是这个道理。

一些在拍卖会上被包装成天价明星的画家为自己申辩,他的画被标到二千万拍卖,他们没有分到一千万,因为这张画是以前以30万或者50万卖掉的。但拍卖天价对这些画家是有好处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舆论,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

当然,拍卖天价和画家私下销售价不是同一个价格,甚至可能只是拍卖天价的三分之一不到。如果天价作品是艺术史代表作也就算了,但问题是不少天价作品都只是近两年刚完成的新画。即使昨天在一个拍卖会上某画家的拍卖天价标到一千万,第二天画商或收藏家直接找上门买画的成交价可能也就二百万左右。这样在拍卖会上以天价买下新作品的收藏家就比较冤枉了。

这在艺术圈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即拍卖会的标价和场外私下的交易价有时候可以差一半。当代油画的拍卖天价跟画廊或者工作室成交价实际上差得很远,拍卖天价尽管也有真实成交的,但大部分是“表演价”。这也表现在当代摄影板块,同一件摄影作品直接找画廊可以拿到比拍卖会标价便宜很多的成交价,这个圈子很小,很快大家就不再去拍卖会上买摄影作品了,拍卖会上的摄影价格就成为了一种“表演”。但从场面上看,每一件作品都没有流标,但被假装拍卖出去了。

一个拍卖天价出笼后,全国各大媒体开始不负责任地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又创新高”之类的报道。然后,各大专业艺术媒体也跟着开始新一轮分析当代艺术市场下一步的大好形势,各种批评文章出笼分析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史意义,各路记者纷纷采访这些天价明星。一些三、四流画家以及年轻的7080后画家也紧跟着模仿拍卖天价的绘画风格。更为可笑的是,有些长期不成功的已经没自信的画家,居然把这几年所有市场成功的绘画风格的特征全集中在一个画面上,比如光头、绿狗、狞笑的脸、全家福合影、毛**、桃花、卡通、红卫兵等。

整个艺术圈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拍卖天价为轴心的价值标准链条,拍卖天价成为了真正的学术“权威”,谁的作品成为了天价明星,他也就在江湖变成“学术代表”。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相信只要找到了资本支持,挣到了钱,其他一切就不难搞定。批评家可以花钱雇佣写文章,学术杂志可以花钱买版面,拍卖会可以找老板做局,只要江湖上在传说你挣了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你就是一个人物了,别人马上会对你刮目相看。不管你以前的画多么傻比。

当代艺术圈近年似乎不断在集体无意识的制造一种近期的“市场价格上涨信息共同体”,尤其是在北京的798和各大艺术区,每一个艺术家都在主动的“露富”,告诉你我最近卖了50万,或者最近有人准备买我100万的作品。如果你善良的信以为真,再将这个事情告诉其他人,你就等于加入了一个“价格谎言共同体”。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价格谎言共同体”?因为每个人卖了25万就说自己卖了50万,卖了50万就说自己卖了100万。这样不断地说给周围的朋友听,朋友再传给朋友,造成这个人的作品现在买得很火的江湖传闻,时间长了,经过很多人的嘴形成“口碑”,某一个艺术投资人或画廊老板信以为真一冲动,也真有可能跑来赶快投资你。这种天方夜谭的例子也确实不少发生。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画都是“烂画”,也不是所有的艺术投资人都不懂艺术。拍卖天价的明星画家就像一组火车头,这组火车头画家水平也是有上下的。被炒成天价的绘画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品在“国内算前卫,国际不算前卫”。在八十年代末或者九十年代初推进过中国艺术,从国际角度说算不上大师级,在国内排在前十名,语言结构上模仿西方,但还是有一些个人特色,或者某个时期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态度。另一类是“画功不是很好但人很有感觉”,尽管他的作品在艺术圈不算很有才气,但这个画家的江湖做人比较出色,有“大哥”气度,这往往也会征服艺术投资人或艺术炒作集团的“大哥”。所谓两个“大哥”在摆平各自江湖后跨界相遇,彼此相见恨晚,引为知己。一高兴就将他列为重点投资炒作对象。

艺术市场的炒作基础就是这么起头的,问题是出在后面。首先,一部分拍卖明星画家早期在中国范围内还称得上有语言探索和先锋姿态,但被资本集团下订单后,开始将艺术“企业化生产”,或者“成批生产”。订单太多了,自己画不过来找抢手画。有些大哥画家找出一些现成图像拼贴修改,然后出一摞“电脑效果图”扔给助手照着画,助手画完了,自己添几笔调整一下,签个名,然后一卖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现金。有些没找助手的大哥画家,则是画法越来越简化,比如“细密画法”改为“狂草画法”,一个人物的脸原来要80笔画完,现在只用了40笔。这在江湖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

虽然每张画绝对的意义上不一样,但换一个角度再画一张,在一个小细节上变一下,实际上是“变相复制”。这种已经没有探索价值的新作卖得却是和十年前的代表作一样的价钱。艺术市场和拍卖可以有“天价”,但“天价”作品往往是得到公认的艺术史代表作。就是毕加索,也有很贵的天价作品和很不贵的一般作品之分,而中国的艺术拍卖则把这个明星的所有作品都标成天价,而且把才出炉两年不到的新作品就标成天价。

在拍卖天价带动下的当代油画热,使得其他未出大名的二流画家以及三、四流绘画的市场销售都一路看好,动不动就卖十几万一张。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模仿抄袭,以及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画卖很多钱的主动“露富”。之所以主动曝光自己卖得很好,恰恰卖得还不是很好。卖得很好的明星画家则跟你打太极拳,对他的直接成交价则讳莫如深,绝口不提。

当代艺术实际上正在创造一种非常可怕的“谎言共同体”,以及向商业化游戏的兑变,一方面,中国社会正在对新前卫艺术在过去二十年的艰苦奋斗表示敬意,资本和媒体开始全面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希望这个艺术群体能够继续保持前卫文化的姿态,为中国新文化塑造国际影响力;但另一方面,这个艺术圈正在利用过去二十年反叛和探索获得的形象和口碑,将其变成批量生产的“符号”产品,赶上变成“亿万富豪”的末班车,每个人都像是一个个精明的企业家,迅速学会玩弄商业游戏。让一些并不笨的行外人惊呼看不懂,前卫艺术家原来如此“爱钱”。

前卫艺术的市场化,产生的却是一个“价格谎言共同体”。在当代艺术市场,实际上大部分是市场投机商,大家买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收藏,都是为了卖给下一个人。抢画的人多了,画的价格就节节上升,这就像许多年前的“君子兰”现象。

这样一个结构畸形的艺术市场,形成了一个以资本和拍卖天价为轴心以绘画为主体的运转模式,并迅速带动年轻一代艺术家走向极端的商业化和艺术生产化。这实际上不是文化进步,而是在畸形社会生态下的一种变相的堕落。八十年代的艺术新潮曾经以反主流和引进先锋形式为理想,如今反叛主流的艺术家自己成为新主流,西方的先锋形式像波普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Video变成一种新时髦艺术形式。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公众和艺术投资人在艺术知识的掌握上与专业艺术圈有一个“时间差”。艺术圈不认为是前卫的东西,社会公众和新贵阶层这几年还刚刚开始觉得很前卫;艺术圈不认为国际双年展是很重要的学术标志,社会公众和艺术投资人还刚刚开始对威尼斯双年展产生敬仰。这就为各种“伪前卫艺术”、“伪当代艺术”和夸大自己艺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艺术群体预留了欺世盗名的空间。

以北京798等艺术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不断地将艺术创造变成一种符号生产的个人产业。从网络、杂志、艺术史、民间艺术、卡通漫画、影视剧照,甚至从医学、生物学、军事武器书上寻找一个个现成的图像,然后抄袭西方艺术的语言方式,将别人或集体发明的图像修改成自己的符号,通过资本和市场炒作变成“知名符号”,只要这个“知名符号”出现在画布上就很好卖。然后在艺术市场上做价格。利用国内的新收藏家不太懂艺术,让他们以为这是原创的前卫艺术。完成了这一轮资本和名声的原始积累后,再利用资本盖更大的工作室,请助手帮自己做作品,参加各种国内外展览和买各种学术杂志版面学术包装,利用新收藏家和国内不了解国外情况,夸大自己在国外展览的重大影响。在搞定国内市场后,进一步打开欧洲、美国、亚洲的艺术市场。

这就是当代艺术资本化之后的“大腕”文化,这描述起来太像冯小刚的电影《大腕》。行外人也许不信,当代艺术圈实际上的商业游戏和“大腕”做派比冯小刚电影更牛比。北京阿拉里奥画廊的艺术总监韩国人尹在甲去年前跟我讨论过艺术市场,他的大意是:一个国家的前卫艺术市场兴起不容易,我们还是要尽量说好话,以保护他的成长。把这个市场说砸了,对谁都不利。韩国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但是,我觉得这种在中国发生的有点邪恶的艺术市场模式,不应该善意保护,只有毫不留情的提出批评,才能够真正促进中国艺术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当代艺术 拍卖 艺术领域 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