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作 寿桃
福寿延年
临汤叔雅梅花双鹊图
菡萏荷藕图
秀毓灵根图
慈禧(1835~1908),民间百姓俗称“西太后”,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其书画多由人代笔,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所以,严格地说,将慈禧的书画称为慈禧款的书画更准确一些。
慈禧的书画水平
慈禧的书法与绘画水平到底怎么样?这是书画收藏与鉴赏的关键——因为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慈禧书画的特点,寻找到“标准器”,才能甄别慈禧书画的真与伪。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慈禧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7月2日用朱砂墨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由此可窥慈禧亲书的真实面目。此经文其字结构呆滞松散,笔力孱弱稚嫩,毫无生气,属于初学墨书的水平。
榜书“寿” 立轴
行书
至于慈禧亲笔绘画,可见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慈禧“蓼花螳螂”画稿,画上有老师所作的批语,其中不乏“板墨甚有佳处”、“好”、“有笔意”等阿谀之词。然而细审其画,同样属于初学者的水平;蓼花几如断枝枯叶,枝与枝之间杂陈不接,叶与花零乱,其用笔畏缩迟疑,全无功力;一只螳螂也画得离骨岔气不合章法。由此可见,慈禧的绘画能力还远没有达到独立成画的水平。
由此可见,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又养尊处优,不肯勤学苦练,所以她的书法也好,绘画也罢,始终处于一种初级水平,笔力孱弱稚嫩,毫无生气。
作为“圣母皇太后”的慈禧,显然是要面子的人,鱼与熊掌皆要所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代笔者。
慈禧的书画代笔人
慈禧到底有多少位代笔人?直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缪嘉蕙是慈禧晚年最重要的代笔者。
缪嘉蕙(1841年—1918),字素筠,云南昆明人。自幼聪颖端淑,生性勤奋好学,通书史,能弹琴,善篆隶,工书画。她的《翎毛》与《花卉》两幅作品,曾被两江总督张之洞作为“贡品”晋献给皇宫,享有“女红艺杰”之美誉。
四川督抚知缪嘉蕙画名,“驿送之京师”,经内务府多次笔试和“探查”,最后由“皇太后”亲自面审。她当场试作《皮袋和尚》条幅,并未获慈禧“如愿之许”。三思之下,索性以颐和园内景观就地取材,绘就《秋韵深远》一画,“以烂漫花红为深,茅亭相接为远。石近水中,水远石去。其秋韵十足,底蕴博厚。”慈禧“大喜”,封为“御廷女官”,“置诸左右,朝夕不离”。
慈禧对缪嘉蕙厚礼有加,赏三品服色,每年支俸白银两千八百两,且免其跪拜。后又升为三品“女官”,追加白银一万两,并赐“红翎”一顶。常令缪嘉蕙侍其左右,随时教她画画,或为她代笔作画,并将其代画的花鸟虫鱼、山水条幅、人物扇面,赏赐给宠臣亲宦,代书的“福”、“寿”、“禄”、“龙”等斗方大字,挂于宫殿之内。相传缪嘉蕙代笔作画十分勤奋,自她代笔作画之后,诸大臣家皆有慈禧所赏花卉扇轴等物。
另一位为慈禧代笔的画师叫屈兆麟 (1866-1937),字仁甫,北京人,“供奉内廷,清季如意馆长。细笔花鸟,悉能生动自然。山水、人物、花鸟,靡不精妙,尤善松鹤。画蝙蝠虽有名,不过应酬之作。”是位全才画家,能画山水、人物、花鸟,尤善画蝙蝠、松鹤;他虽与缪素筠同为慈禧代笔,风格还是有区别的:缪素筠之画以没骨花卉为主;屈兆麟的作品钩线稍多,画科也较为全面。1884年19岁时,进清宫造办处如意馆听差,擅长工笔花鸟,后升至如意馆司匠长”(亦即现在的馆长)。在清末宫廷为慈禧代笔画松、鹤、灵芝等。
这两位最后的宫廷画家,正好在民国初期的北京相继去世,存在了一千年的宫廷绘画从此退出中国美术的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