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 《哭泣的女人》
胡安·格里斯《毕加索画像》
乔治·布拉克 《拿吉他的女人》
日前,毕加索的十件陶瓷作品现身广州艺博会成为亮点;而不久前,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代表作品《坐着的女人半身像》在中国展出时被网友屡屡刷屏。此外,去年万达集团以1.72亿元买下毕加索油画《两个小孩》也都让立体主义成为中国收藏界的话题。而说到立体主义,从毕加索创作的第一幅立体派作品《亚威农少女》开始,就宣告了对古典绘画凝视的结束,具象绘画由此走上末路。作为西方现代艺术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画派,立体主义是如何开创这一现在看来仍然新颖的艺术形式?又是如何将具象绘画带上末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文/图:刘丽琴
立体主义从非洲木雕中获取灵感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某艺术杂志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评论布拉克的作品时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此后约定俗成,“立体主义”后来就成了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
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消减作品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他们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最为完整的形象。例如在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除了塞尚的理论,立体主义也从非洲木雕中学习灵感,“非洲木雕是原始艺术,夸张、简洁,正好符合塞尚的几何学理论”。
塞尚不仅是“立体主义之父”,更是“西方现代艺术之父”。谈及在“后印象派”代表塞尚的绘画理论下开始的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介绍说,“先锋艺术家们对统治了500年之久的古典主义写实绘画传统审美疲劳了,绘画开始走向主观、个人的创造性的东西。塞尚从古典绘画当中提取透视学、几何学的方法,提出"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他基本还是摹仿自然,但他的继承者从他的理论出发,将所有的东西都经过几何学的改造,完全站在了反摹仿、反叙事之上。”
毕加索在艺术中“横冲直撞”
一般来说,立体主义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07年~1909年,为前立体主义(或称原始立体主义)阶段,此时的作品仍然具有叙述性的特点,而且明显要感激塞尚。毕加索、布拉克、胡安·格里斯等人都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第二阶段是1909年~1911年,称为分析立体主义阶段,就其本身而言,这也是三个时期里最难解读的阶段。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
第三阶段是1912~1914年的综合立体主义阶段。艺术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不去描写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本身引入绘画。一些作品还出现了一些文字、数字和乐符。后来还加入了拼贴,用一些彩纸片、旧报纸、木纹纸和电车票等材料贴到画面上,这一做法开创了综合表现手法的先河。在这个阶段,毕加索施展了自己充满野性激情的艺术创造力,王华祥就表示特别推崇毕加索,“我从不模仿他,但我喜欢他,他在艺术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他身上有一种人类最高的理想,就是自由。他几乎是为所欲为,穷尽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毕加索也几乎成为现代艺术、现成品等观念艺术的百科词典,他做写实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也做陶瓷、版画、现成品,这在当时都是非常超前的艺术。”
而站在美术史的角度,王华祥认为,所谓的立体主义是贡献了一种创作方法、思维方法,“把不同视点看到的面集中到一个形象上,《亚威农少女》里,鼻子是侧面的,脸是正面的;《哭泣的女人》里,鼻子完全是侧面的,而眼睛又是正面的。但我认为画家笔下的形象,可能并非真的从不同视点所见,而是画家用来创造一个新图像、新风格的方法,目的只是创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而已,它其实并不具科学性,他看到的那些面,组织在一起,并不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对象。”
传统难被完全颠覆
自立体主义之后,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纷纷涌入,抽象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主义都竞相登上舞台,各领风骚数十年。王华祥认为,绘画一方面走向极大的丰富,但另一方面也走向了自己的“末路”,“在这样的形式逻辑发展下,绘画越走越简化,离自然越来越远,离形象越来越远,到了罗伯特·雷曼,绘画就是一张白色的画布。从塞尚总结绘画理论和行动开始,一直到杜尚把日常现成品转换为艺术品,艺术的边界没有了,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以视觉活动为中心的绘画艺术被理论家宣告"终结了","社会雕塑家"博伊斯则将日常生活以及行为转换为艺术,将西方艺术推入了后现代主义阶段。”
王华祥指出,现代艺术从对自然的摹仿中解放出来以后,艺术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但这种释放和反叛,更多的是心理的因素。当这种释放宣泄完以后,最终,自然是反不了的,传统也不可能完全被颠覆。”
中国现代艺术流于模仿
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界将学习西方现代画派的绘画称作“新派画”,以区别于古典写实绘画。但不少专家认为,现代艺术在西方的生成,与它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中国早期现代艺术缺少与中国社会文化的自然联系,也缺少立足于本土的接受者。这使当时的现代艺术实验大多流于样式的模仿,而缺少作者出自内心的创造激动和精神指向。
王华祥则谈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让一度中断的中国现代艺术再度续接,“85美术新潮”就把立体主义以来的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全面地学习和摹仿,因此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现当代艺术,没能像西方那样有时间线索,且个性和才华不断积累,互相之间是有文脉的;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没有文脉,能同时从中看到古典、现代、当代的,在文化的杂交当中形成中国特殊的艺术景观。
立体派作品欣赏
就绘画本身的魅力,在王华祥看来,现代绘画里面好看的作品非常少,“能打动我的作品,也就是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绘画。因为表现主义绘画里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因素,有非常强烈的绘画的本体性。”
因此,欣赏一幅立体主义绘画时,王华祥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把握:
一、没有西方美术史知识的人,如果以不带任何成见的态度来看待,立体主义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非常新颖的、独特的视觉感受。立体主义作品中有非自然的结构、非自然的形式在其中,画家把各种比例不等的体块、形色看成是有节奏感的、有疏密的、有朝向的非常复杂的组合,这些组合不再被用来去描述一个真实的形象,而是画家借助自己再造的新形象来表现一种抽象的节奏。到了蒙德里安这些抽象艺术家,则连形象都去掉了,只留下了几个色块的抽象组合、一个摆放形式。所以,对于西方现代美术大师的作品,你可以不喜欢,可能充满质疑,但你一定要明白,大师一定是在这个绘画逻辑上产生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是看举重比赛,它就是以举起的重量为标准;
二、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建筑、设计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包豪斯风格和塞尚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塞尚,我们的建筑可能会像卢浮宫、凡尔赛宫或者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今天全世界的建筑都走向几何形,就是从塞尚开始。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