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黄宾虹:画者必求气至
2017-01-16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朱绍正(加拿大华人艺术家)

自魏晋以后,玄学之风日盛。绘画中顾恺之的“传神论”,转而为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但都是以人物画为中心而演变的。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由竹林名士提出,将人与自然融合。玄学以老庄为中心,由虚静之心去物化自然,表现怡然之得。古人在自然中领受种种印象,悟出由静而明的观点,视气韵为中国画的最高审美境界。

气韵由气与韵二字合成,源于古代哲学的“元气论”,古代思想家将“气”视为构成万物的原始本质,认为世界由运动着的元气构成。造化自然的本体和生命是道,是气,能表现“道”与“气”,就可通向“无限”之“妙”,故称山水画“同自然之妙有”。“吴道子画以气胜,画者法既备矣,必求气至,气不足而未有能得其韵者。‘六法’言气,必兼言韵者,以此也。”(黄宾虹山水画论稿)又说:“王维之学道子,较道子之画为工,韵已远过于道子,其气全也。李思训之工过于王维,韵亦差似于王维,其气亦全也。学者求气韵于画之中,可不必论工率,不必言宗派矣……”

气,从儒家学来说指的只是一个人的生理的综合作用,多偏重于内在精神方面。孟子提出“养浩然之气”,是指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人格力量是难以言表的。程朱理学中朱熹提出格物穷理,要读书治学,要理气。

绘画使笔运墨时,气、势、力的起承转合,令真体内充而溢于画外。画品根植于美学的“养气论”,有了养心的致诚和高尚品德的修养,才能辨别人与物的美丑,其画才能有真善美的精神境界。石涛的著名画论:“吾道一以贯之”的“一画”,则是指一画之宏观,这道就是形成天地万物之气!绘画艺术作品的生成是以“蒙养”为前提,可避开现实声色,追求自然美的演绎,气是对绘画本源性作用的启迪。

东晋顾恺之的画追求情势神韵,即“生气说”,画中有“气”,即有活跃之生命,即蓬勃之精神,即有生动。山水之象,气势相生,山水之气,亦因势而生。势与形有关,气可将形与形紧密结合,气在这里已不是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而是很具体,是可见之物象了。物象之源,即物象之性、之神,能体现物象性情,即是真,有了真,便有了气,形神便得到了统一。

书法讲气贯,绘画同理,需抑扬顿挫,勾斫相间,笔意相联,犹如一首乐曲统一在一个和谐的旋律之中。着眼于生机,应付以笔墨。宋人陈造有云:“舒急倨敬之顷,熟想而黙识,一得佳思,亟运笔墨,兔起鹘落,则气王而神完矣。”

“气”是说不清的,如梦似幻,而恍兮惚兮实乃天地之真存也。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人物画 艺术家 黄宾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