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才柱老人在创作 记者 蒋雨龙 摄
张才柱老人的作品记者 蒋雨龙 翻拍
他当了大半辈子农民,兼职做机电维修工;他天生1600度高度近视,临近花甲又患上淋巴癌。为了记录下“那些年的回忆”,在患癌的第7个年头,他毅然提起画笔,在“黑暗”中画出上世纪50至80年代属于自己的“回忆”:吹猪脚、做舀纸、上夜校、交公粮、抢偏东雨……他就是家住渝北区两路龙瑞街68岁的老汉张才柱。
用画“复刻”当年记忆
昨日,记者来到两路龙瑞街张才柱的家里。他已创作出的60多幅画贴满了客厅的墙壁。在张才柱的指点下,记者看到:不仅有农民们“排队交公粮”、“抢偏东雨”,也有杀猪匠杀猪时的“吹猪脚”,还有孩子们打着灯笼“上夜校”……
说起这些当年的趣事儿,张才柱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张才柱说,他出生于1946年,北碚区三圣镇宽石村人,他的画作,都是凭着对当年的回忆而画的。
“小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玩六子棋。”张才柱回忆说,再长大一些,就玩滚铁环,当然也开始插秧打谷子了。“那时到了丰收时节,大伙都挑着谷子排队交公粮。”
用画“表达”当年快乐
“大田薅秧啰喂,排队排哟二两咯,一对秧鸡呀嚯嘿飞出来哟喂!”几位农妇拿着薅把正在秧田除草的《薅秧》图,勾起了张才柱的妻子李秀英的回忆,她甚至唱起了《薅秧歌》。李秀英告诉记者,那时候干活,大家都排成排干活,还爱编一些歌谣来“助兴”。
《上梁说梁》图讲的是人们在修房子时,在梁上相互说些吉祥话,内容包括“发财”、“儿孙满堂”等。另一边敲大石的工人们则吆喝着:“凉风飒飒天又晴哦,对门大嫂收拾出远门咯!”伴随着“砰”的一声,大锤狠狠敲在石头上。随后,几位壮汉又挑着石头去给房子“打地基”。
用画“讲述”事物变迁
《杀年猪》一图形象地描画了一名屠夫抱着猪蹄吹气,另一位则拿着棒子使劲儿敲打猪的画面。“把猪皮吹胀,这样才好刨猪毛,敲打是为了气在猪身上胀得更快。”张才柱说,那时没有打气枪,杀年猪都是靠人用嘴吹气。
“现在没人用草纸了,那时候纸坊就用竹子做纸。”在《做舀纸》一图中,记者看到,人们将竹子放进石灰水里浸泡。“泡上半年多,碾碎,放水里煮,再舀出来,用筛子过滤纤维……最后晾晒成纸。”
一幅《听矿石收音机》勾起了张才柱的回忆。上世纪60年代,勤奋好学的张才柱到新华书店购买书籍自学修收音机,从矿石收音机到再生式收音机。“装一台再生式收音机4元钱,还包吃,比帮别人担担子赚钱得多。”张才柱说,从修收音机开始,他开始修各种家电,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患癌7年乐观面对人生
令人没想到的是,创作近70余幅画的张才柱老人,竟没有任何美术功底,还是一位患癌并且高度近视的老人。
7年前的一份医检报告,改变了张才柱的生活。2007年,张才柱被查出患有恶性淋巴肿瘤,经过1年多的化疗、放疗,再经过3年的自学医术治疗,身体渐渐好起来了。“得知是癌症时,他一点都不怕,倒是我哭了几场。”李秀英告诉记者,丈夫很坚强,治疗不仅没把他打倒,出院后,他还自己买了几十本关于肿瘤方面的书来看。
“我原来真没想过我会学画画”。张才柱说,就在前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突然想学画画。凭着一本《在黑暗中绘画》的书,从画花鸟开始,张才柱慢慢开始了绘画之路。
“忆苦思甜,学会感恩。”张才柱说,画作更能让人了解当年的生活,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1650度的高度近视视力,看东西模糊,仍没能阻碍他画画。“用铅笔,凭着记忆勾勒场景的轮廓,然后用水彩、水粉等混合上色。”张才柱说,他目前已创作了60多幅作品,但这只是一小半。“这些画作是生活条件较好的,接下来想画些贫农生活。”张才柱表示,他的目的是画150幅画。
张才柱告诉记者,他想出一本“回忆”画册,弥补重庆回忆画册的空白。“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完成这150幅画,我就心满意足了。”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