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营业的创业咖啡馆、通宵不打烊的书店、24小时便利店、餐饮店……随着消费者对生活便捷度要求越来越高,24小时营业似乎成为一种风潮。不仅商场、购物中心偶尔举办不打烊的大型促销活动,不少冷门“行当”也加入了24小时服务梯队。
刚刚在潘家园正式亮相的华夏古玩城,24小时营业的花招让人意想不到。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在古玩城里逛上一圈,听着似乎不错,但效果却有些“骨感”。记者昨日走访发现,通宵营业的华夏古玩城场面冷清,客流显然不及预期。24小时到底适合哪些行当?“想玩儿就能玩儿”是否仅是商家一厢情愿?
现场
顾客稀少 店员打盹
昨天凌晨,潘家园一带漆黑的店面中,依旧灯火通明的华夏古玩城十分抢眼。从商场门口密集停放的车辆判断,古玩城内顾客似乎应该不少。
但从大门走进来,里面实际一片冷清。偌大的商场转上一圈,只见到寥寥几十名疑似“顾客”。记者注意到,不少店铺门可罗雀,还有一些已经“提前”关门,并非所有店铺都24小时通宵营业。
“夜里开门,但没什么人逛。”一家玉石店内,店主正无聊地在手机上玩着斗地主,另一名服务员则趴在柜台上打瞌睡。这名店主告诉记者,自己也是第一次尝试24小时开店,目前古玩城24小时营业知道的人不多,前半夜还好,有附近的同行和一部分熟客会在商场里逛逛,但到了后半夜,人就很少了,很难见到顾客的身影。
“基本没生意,不少夜里来逛的顾客都是只看不买。”这名店主说,虽然营业时间拉长了,但效益并没怎么增加,反而需要多雇一个店员才能排开早晚班。
在商场二楼,记者碰到了正准备关门回家的店主程俊。“没什么顾客,干耗着也不是办法。”他有些无奈。
玩儿手机游戏、绣十字绣、趴着打盹,凌晨古玩城里的店主显得格外“慵懒”。
分析
促销噱头难见实际效果
在最初的设想中,24小时营业可是华夏古玩城吸引顾客的一大法宝。
“我们创办24小时不关店的古玩城,目的就是想要提升夜间的古玩艺术品销售量。”
华夏古玩城总经理杜豆豆表示,北京的古玩城大都晚上8、9点钟就关门,失去了与收藏者、购物者深入交流的机会。而事实上,热衷于古玩收藏的消费者主要为从事拍卖行业的专业人士、收藏家和企业家,他们日常工作相对繁忙,晚上时间比较空闲,24小时营业就是为了给这些买家更多的挑选时间,增加店面的成交量。
对于目前商场夜间人流稀少的情况,他表示,市场还需要培养,知名度也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而相较于杜豆豆的自信,收藏界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给我的感觉24小时更像是一个噱头。”潘家园一家知名收藏品销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收藏品消费群体的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人为主,多年以来的消费习惯早已养成,多数人绝不会“熬夜”淘宝。而且在收藏品中,很多藏品的鉴别、欣赏都需要在日光下进行,“一件藏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谁会在困得睁不开眼时购买?”他表示,24小时营业或许能吸引一部分客流,但真正要带动古玩销量还有很大困难。
点评
24小时不是谁都能玩儿
随着三联书店24小时模式大获成功,引得不少行业效仿。但24小时模式真的没有门槛吗?
“从成本上来讲,24小时营业意味着成本上升三分之一,如果收入没有相应增幅,24小时营业对于商家来讲就是赔本赚吆喝。”北京工商大学商业专家洪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商家24小时营业,意味着每天营业时间至少增加8至10个小时,相应的水电费用会有一个明显的上涨,同时24小时营业还要求店内服务人员要两班倒或是三班倒,人力成本要增加一半儿左右。虽然摊到每个小时上,店内成本并不会上涨多少,但以月计算,成本要增加至少三分之一。这就要求店内营业额也要有相应幅度的增长,如果夜间收入无法满足这一条件,那么24小时营业对商家而言,至少账面上是得不偿失。
除了成本上的考虑,用户群也是商家推出24小时服务前必须衡量的因素。洪涛介绍,之所以便利店、快餐厅24小时模式有市场,是因为其服务对象是普通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客户群覆盖面大,因而容易成功。书店虽然针对的群体较小,但却有着相对固定的群体,如大学生、考研族和一部分白领。而且不论是快餐店、书店,消费门槛都较低,大部分人都可以进入,而一些相对昂贵的商品销售,可能在通宵营业中并不占优势。
“24小时营业不是什么行业都适合的。”他提醒。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