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贴上“恣意毁坏他人财物罪”标签的街头涂鸦,被很多年轻艺术家视为自由表达、社会评论的方式。现在,涂鸦已经被视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新兴门
类,在中国香港逐渐升温。继上拍了香港本土涂鸦艺术家曾灶财的作品之后,香港苏富比将于本月的“无界:当代艺术”拍卖会中上拍法国艺术家Invader的 街头艺术作品《别名:香港第五十八号》。而在此之前,纽约、伦敦、巴黎都已经有过街头涂鸦艺术的展售、拍卖,对于涂鸦艺术而言,拍卖或收藏它们都需要有一
种新的思路。
将于1月20日在苏富比上拍的《别名:香港第五十八号》出自法国年轻街头艺术家Invader之手。据苏富比介绍:这位艺 术家曾经4次来到香港,进行涂鸦创作,留下70多件作品,只是其中的许多作品已经被政府部门清除,包括这件《别名:香港第五十八号》的原作。而这次上拍的 则是艺术家在2014年根据原作重新在瓷砖玻璃板上绘制的作品。
渐趋完备的价格体系
街头涂鸦进入艺术市场的历史几乎与涂鸦艺术的兴起等长。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哈斯·哈林就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涂鸦艺术家。他被一位纽约艺术经纪人看中,并劝告他将创作转向画布。自此之后,哈林的作品开始得以进入画廊展览。
说起当代街头涂鸦和街头涂鸦的拍卖,恐怕绕不过“班克斯(Banksy)”这个名字。他是英国一位匿名的涂鸦艺术家、社会活动分子、导演和画家,作品通
常具有讽刺意味,旁边则富有一些颠覆性、玩世不恭的语句。他的作品遍布各地,甚至成为一种城市风貌。但班克斯从来不愿公布自己的个人资料甚至姓名,人们只 是称呼他为“班克斯”。早在2002年,他的作品便被搬到画廊展览,2006年开始,班克斯的涂鸦作品便在苏富比等拍卖行销售,他的拥趸包括安吉丽娜·朱
莉和皮特夫妇。2007年,他的《BombingMiddleEngland》在伦敦苏富比创下10.2万英镑的纪录。除了班克斯之外,已经享有世界知名 度的街头艺术家还包括:Invader、KAWS、BlekleRat、Vhils、Faile等。这些曾经致力于街头涂鸦的艺术家也慢慢在美国、法国等 地完备的艺术生态中走向画廊和拍卖行。
“街头涂鸦艺术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市场信息,他们在一、二级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格标准。”“无界:当代艺术”的负责人、苏富比绘画部(当代及现代)非季度业务主管杜依舜(IsauredeVielCastel)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道。
从建筑外墙走下来的涂鸦
市场呼唤着涂鸦艺术从建筑外墙走下来,进入画布或是其他便于移动的媒材上。只有这样,这种艺术才能拿去销售,继而收藏。
哈林在经纪人的劝说下将才华挥洒的战场从墙体转移到了画布。而这次苏富比即将上拍的Invader作品,则将原本在香港跑马地的涂鸦“复刻”到瓷砖玻璃 板上。这件作品的主角是身穿空手道服的HongKongPhooey。“这是一个诞生于1970年代的美国的卡通形象。因为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香港的功夫
电影非常着迷,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卡通形象。这件涂鸦作品从概念和主题上都与香港息息相关。”杜依舜说。
如今。Invader原本创作的《香港第五十八号》早已被政府部门清理,此次上拍的《别名:香港第五十八号》则是艺术家创作于2014年的作品,基本还原了涂鸦原来的面貌。就连媒材都大致还原了原本的材质:用瓷砖拼贴。
涂鸦艺术在进入流通领域之时,面临着媒材上的改变。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原本产生于户外建筑作品的涂鸦,真的可以被简单搬到其他媒材上吗?在这种转变
中,艺术品的功能也面临质的变化,那么在变化发生之后,这样的艺术创作能否依然被认为是街头涂鸦?对此,杜依舜这样回答:“很多人也将街头涂鸦视为一种行 为艺术,原本艺术家就会在涂鸦的同时保留这种行为的记录,这些东西也可以被视为涂鸦艺术的一部分。”
其实,国际涂鸦艺术家作品的拍卖在 中国尚属首次,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概念,拍卖行和收藏家也都处于观望状态。“街头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我们依然处于观望状态。”杜依舜告诉《第一财经
日报》。同时,他也透露,这件《别名:香港第五十八号》来自于所有者的主动委托,而苏富比则希望不断推出新的艺术品类,这才促成了这件作品在苏富比香港拍 卖会的出现。所以,杜依舜并不否认,这次拍卖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一次试水”。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