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废墟精美涂鸦走红 一夜之间被铲除
上海相关部门如果想支持这样的涂鸦艺术,最好的作为就是给艺术更大自由,让城市处处都可成为艺术家的画卷,给街头艺术自然孕育、发展的机会。
前几天,上海康定路600弄拆迁基地废墟上的涂鸦突然走红,一夜之间又遭铲除。于是一片惊艳转眼变成了一片惊叹,网上的争论之外,也引起上海“两会”不少代表委员的热议。
拆迁涂鸦,本来注定是短命的,也不会有谁指望,区区几幅画就能把这片废墟永久保存。高楼平地起,那是迟早的事。只是,废墟还在,画却没了,短命得有些出乎预料。这么多人蜂拥去看,在网上点赞,说明这些画多少有些价值,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鲁迅所定义的“悲剧”。
铲除的理由,是存在安全隐患。这好像不太好反驳,这些涂鸦走红之后,的确不少人去看。网上的图片显示,现场不乏老人孩子的身影,还有人以涂鸦为背景拍婚纱。待拆的废墟之地,突然拥进太多人,万一有个磕着碰着,的确也是麻烦,铲掉一了百了。这不仅是相关部门的看法,也为网上不少人所认同。
当然,有政协委员不赞同这种“人多了就怕了”的态度,并出谋划策,说可以——增派志愿者,划定安全区域,进入的市民可以佩戴安全帽,对人员进行限流等方式。
虽然我也觉得那些画有味道,但为保存它们要如此煞费苦心,还是算了吧。废墟涂鸦本来就是荒诞的、任性的,如果夹杂进太多现实的权衡和算计,这种美就失去了最闪亮的光彩。它们的昙花一现,可能比世俗的存留,更能展现出不同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角度,我甚至觉得一夜铲除也是种“行为艺术”,提醒人们扼杀这种美的根源是什么。
铲掉涂鸦之后,上海静安区有负责人说,静安不缺群众性艺术展示的窗口,刚有什么画家精品展在博物馆展出……这回答真让人心生“法海你不懂爱”的感慨。涂鸦之美的关键,正源于其背景的一片废墟和自然。难以想象,如果把这些画刷在博物馆、美术馆的白墙、白布上,还能留有多少的震撼力、冲击力。而且,即便有街头艺术家愿意在博物馆、美术馆的白墙挥洒画笔,会有那么容易吗?
还有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建议,以后可以邀请民间涂鸦高手,在工地围墙这幅“白纸”上一展身手,让大家可以尽情地、安全地欣赏。在这样有目的地规划之下,还会有那种粗糙的,却又能击中人心底柔软的艺术吗?只怕也很难。最美的“废墟涂鸦”,一定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对整齐划一的背叛,是对命题作文的逆反,是温室培育外的野蛮生长。这是两种思维的冲突,所以相关部门如果想支持这样的艺术,最好的作为就是给艺术更大自由,让城市处处都可成为艺术家的画卷,给街头艺术自然孕育、发展的机会。
想想北京的798吧,从最初的萌芽到后来的绽放,就是在几近废弃的工厂,而不是被规划出来的。静安区的那片废墟,注定已经没有时间成长为“上海798”,但城市中有没有一些废弃之地,本来可以从涂鸦起步的?让这些规划者眼里的“废弃之地”,慢慢自己“涂鸦”,自我寻找灵魂吧,别总急着“一夜拆除”。(文:敬一山)
责任编辑: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