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2月6日讯】4日,有读者向报社反映,说在网络上看到了美国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德大型展览的公告,该展于1月31日在虎丘路20号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从展讯上可以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上海租界。该读者认为,不论初衷和目的是不是要刺痛中国人的神经,美国艺术家以上海租界的屈辱历史为题材进行创作,就如揭伤疤,该展在上海租界旧址举办,也不太妥当。
参观者感到不适
这个名为《“马克·布拉德福德:树的眼泪”》的展览,展出了3幅尺幅巨大的作品《树的眼泪》《坠落的马》和《慵懒的山》,分别占据美术馆的二层到四层。
主办方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源自造访上海期间的见闻,即各异文化的杂烩与交融——城市扩张、重工业、老港口城市、原来的租界以及新富阶层的魅力。这座城市前工业时代的面貌和百年来的变局和再造,与他的作品相呼应。”
《坠落的马》主体为红色,艺术家受上海租界时代老地图的启发,鸟瞰图中清晰可辨的城市轮廓。熟悉上海地图的人能认出黄浦江在东面形成的曲折线条,以及长江三角洲在北面形成的运河,作品透视很复杂,对观者来说,有一种推拉的动态效果。
向本报反映此事的张先生认为,美国艺术家以上海被分割成租界这段耻辱的历史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并在租界旧址展览,是不恰当的,伤害了上海人甚至中国人的感情。他将这种意见说出来,表示有这样感受的中国观众不止他一个。
主办方不予认同
对于该读者的意见,上海外滩美术馆回应说:“我们欢迎不同的看法,但我们不认同这位读者的观点,希望借此对展览和艺术家的创作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
马克的每一件绘画作品都有12米长,系在纸上微妙层叠、刮割和揭除创作而成,由密集的纸层堆积起肌理结构和微妙色调。《坠落的马》画面上若隐若现红棕色的都市俯瞰图,记者发现,其中深红色部分的外廓与当时的租界地图几乎完全重合;《慵懒的山》用黑、灰、白色呈现山川河流;《树的眼泪》对称而又混乱地表现交错的城市街道。画作脱离了某一具体景观,而给观者以强烈视觉体验。
马克·布拉德福德曾提及,是一张偶得的老上海租界地图给他带来了灵感,上海地理的分割状态启发他以此为题进行抽象创作。作品看似地图,远看就有点像树,像马,像山。
为了展览,策展方特意拆去了东面墙体,露出曾被遮挡的窗户,让来自外滩方向的自然光射入空间。艺术家认为,这也是自己作品的一部分,能够让作品与城市本身建立起物质性和象征性的联系,在布拉德福德的艺术与上海外滩美术馆20世纪早期的建筑和外滩的江岸——前英、美租界的历史中心之间搭起桥梁。
在展览说明上,马克·布拉德福德写出了创作目的:“我更感兴趣的是找到能反映早期城市布局、冲突和前工业化的地图。过去5年的探访中,最让我震惊的是城市景观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巨大而鲜明的变化。上海的城郊融合、重工业、老港口城市、法租界也是格外有意思的。我买到了一幅日据时期出版的地图,是在原来的中国地址系统和当时实施的日本系统之间进行转译的工具——为上海景观的改写给出了一个实际而直观的范例。”
上海地方史研究专家薛理勇说,1914年之后到40年代上海租界的历史结束,上海地图的租界版块没有发生过变化,租界主要由法租界、英美联合的公共租界组成,地处虎丘路的上海外滩美术馆地处公共租界(英美租界)中心。不过,从来没有上海史研究者认为,租界地图的外形像马,之前也没有见到过有艺术家以上海租界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复旦大学教授顾铮将在4月25日就此展览举办讲座。本报记者乐梦融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