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文稿手札、名人的题跋墨迹等,是这两年备受瞩目的拍场新品,也是“文”字号走红的后起之秀。拍场热捧的“文人”、“名人”,包括政治、文化界的名人、专家、教授、学者、演艺界人士等,这个群体“产出”的信札﹑条幅、对联、笔记、手稿、题词﹑手书古诗文﹑临摹写生等,品目很丰富。
2014年春季歌德艺术拍卖,“赵庆伟藏名家文稿遗墨”专场座无虚席。该专场呈现20世纪中国文学艺术大家的手写书稿原稿,开启了手稿收藏新领域,成交率高达95%。其中王朔手稿《一种感觉》,是当时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海马歌舞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8.75万元成交;钱钢的报告文学手稿《唐山大地震》以16.1万元成交。
近两年,史家的纯粹学术著作和稿本,也走出了故纸堆,开始被藏家认可。在2014中国嘉德的秋拍中,马克思致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亲笔信函,估价90万至180万元,成交价为304.75万元。其中提到其著作《资本论》,并提及英国银行家和外国政府的内幕交易。在西泠印社的秋拍中,不仅包括有马、恩、列、斯4位共产主义先驱的手稿,还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信札。上海朵云轩秋拍中,一批在美国发现的有关康有为与保皇会的文献日前面世,其中保存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史料。特别是1905年秋康有为密谋刺杀孙中山的计划,此前从未见于直接或间接的文字记载,首次为学术界所知。
相比书法、绘画,名人信札和手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算是艺术品市场上的“配角”,不要说是突破千万高价,就连百万也只能算是稀罕的珍品了。
有专家提醒,在这种情况下,像马克思信札以往几乎很难看到的拍品,现在几乎成为了很多拍卖行的“标配”。而一些领导人的手迹,以往也是在拍卖会上“绝迹”,现在也可以看到。在看似繁荣的市场之下,我们却应该警惕市场的“泡沫”。
国内的信札市场上存在着鱼目混珠的情况,就像这两年出现的一些鲁迅信札,很多都是从鲁迅日记中抄录并誊写的,而一些造假者,往往会从“附件”上来佐证赝品,像配上信封、档案馆的图章等,使得信札手迹看上去更像是真的。专家强调,特别是许多藏家在不辨真伪,没有系统的收藏下,许多藏品的价格可能远远超出其价值,这也值得市场警惕。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