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海峡两岸话“妈祖”
2017-01-14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公祭大典

 

显应宫春祠祭典

 

妈祖绕境踩街活动

 

渔民祭海

民间信仰与传说暨妈祖文化研讨会在山东举行

【吾艺网819日讯】由中国民协、山东省民协联合主办,《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社、烟台市文联、山东省长岛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民间信仰与传说暨妈祖文化研讨会,于81215日在山东长岛举行。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山东省文联副主席杨枫,烟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延林,烟台市长岛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树军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言。开幕式由中国民协顾问、福建省民协主席林德冠主持。

罗杨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对于民间文艺工作者而言,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和抢救,不仅要做到恢复历史文化的记忆,更应作出深刻的文化价值解读和文化传统的当代重建,重塑出具有终极人文关怀正能量的民间信仰精神体系。(全文详见本版)

刘延林介绍了烟台妈祖信仰的历史源流和相关传统活动节会。他认为,烟台妈祖文化信仰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学术和民间交流,更搭建起了经济与文化繁荣发展的平台。

金荣华代表台湾学者致辞。他表示,此次会议将有助于台湾学者了解大陆学者最新的研究,并促进两岸学者的交流。他认为,具有共同根基的个人信仰能够造成群体的认同,民间信仰传说构成了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超越政治的,妈祖文化的交流就是一个印证。

刘树军向与会专家通报了近些年长岛县保护、发展和弘扬妈祖文化的情况。

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和大陆各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从实践和理论层面,围绕妈祖信仰传承、民间信仰与民间传说、口述历史重构、海洋文化研究、庙宇管理等主题展开热烈研讨。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对长岛庙岛妈祖庙、黑山岛渔村、龙爪山公园、长岛博物馆等地进行了考察。

多彩的民间信仰世界

罗 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丰富多彩的信仰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文化中,信仰最能展现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世界。无论世事变幻,沧海桑田,民间信仰始终在民间社会长盛不衰。走进民间既神圣又神秘的信仰世界,不能不为民众奇异多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折服,也不能不为普通百姓人生的执著与希冀所感叹。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既可以触摸到先民的心理和情感脉搏,又可以触摸到民族的深层性格。不了解民间信仰,就不能进入中国的民俗文化之门。

信仰是人们对于极高的或者最高价值的信任、信赖和追求。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生活方式,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一种精神权利。民间信仰的表达形式为民间风俗和大众心态。中国古人信仰的是“天”。所以问究于天、听命于天、遵从天意、天命、天理。但并没有把天具体地人格化成一个神。从而造就了“天人合一”这样一种信仰理念和思维方式,成就了中国人以人为本的信仰理念,同时又给人们的自主体验和自由选择留出了一些空间,从而造就出与现实社会和世俗的人联系起来的“众神”。多神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之一。所以老百姓在生活上渴望什么神灵,就会在精神上创造出什么神灵;人们在世俗生活中遇到无法排解的挫折和困难时,就会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正如费尔巴哈所说:“人们的愿望是怎样的,他们的神就是怎样的。”人们的需求丰富多彩,因此神灵也千姿百态;人们的愿望多种多样,因此神灵也各有不同。在众多的神灵中,主要可分为自然神和人神两大系统。所有的神都有超自然的力量,反映出老百姓浪漫的智慧和天才的创造灵感。人们通过信仰经营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多彩的民间信仰中有着一个始终不变的基调,这就是历代的中国人对美好愿景的不懈追求,对宇宙自然的感恩敬畏,对幸福生活的永恒企盼。民间崇拜信仰的人物,都富有传奇的故事,代代相传。妈祖是民间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史料记载,妈祖确有其人,姓林名默,生于福建湄洲屿。二十几岁时,她因在海上救险而升天成仙。从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妈祖不断被神话的过程。妈祖的信仰起源于宋代,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在中国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信众,并且随着华人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凝聚世界华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妈祖信仰为核心,形成了以宫庙建筑、雕刻、文献等有形文化和神话、传说、故事、祭典、民俗、艺术等无形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民间文化。妈祖信仰的广泛传播过程中形成、累积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妈祖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妈祖的形象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善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关于妈祖的口传故事和神话描述,反映了人们对扶危济困、舍己助人等高尚品德的颂扬和追求,从而激励人们积极向善,涵养一种朴实而崇高的人性品格,体现了妈祖的正义、勇敢、无私、孝悌、仁爱、乐善好施等美德,对于提升人们心性、净化社会道德,都有积极意义。

滥觞于原始社会的民间信仰,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不断成熟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原始先民“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念,到处创造了许多神”。正是那些美妙的民间信仰使我们一代代的祖先获得了美好的心灵上的安慰与宁静。在当代社会,很多迷人的民间信仰逐渐被人们放弃、淡忘而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按照人类学家的理论,文化传统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所谓“大传统”包括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包括在“小传统”之内。而中国社会的“小传统”特别发达,这是由于中国有着长期完整的民间社会,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诸多的文化空间。“五四”运动反传统的目标在“大传统”,而“文革”则集中摧毁了“小传统”。不可否认,我们在批判封建愚昧落后迷信的同时,也抛掉了封建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很多灿烂的文化和属于人类共有的文明。就像妈祖的信仰和祭拜一样,民间信仰都会表现在一定的仪式上,由于这些仪式便产生了民俗。民间信仰的传承属于“非制度化”的家庭、社区以及民间的“耳濡目染”,不依赖于现代社会的教育机制。民众是其旺盛生命力的生存土壤。民俗不是凝固不变的,民俗当然会与时俱进,需要传承和扬弃,需要在流变中作出新的诠释。我想对于民间文艺工作者而言,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和抢救,不仅仅只是做到恢复历史文化的记忆而已,而应作出深刻的文化价值的解读和文化传统的当代重建。重塑出具有终极人文关怀正能量的民间信仰精神体系。

民间传说的在地化

叶 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的民间传说极其丰富,其中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传说有“中国四大传说”之称。我们以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牛郎织女传说为例,来看看这个传说及其习俗的历史缘起与发展流变。

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端倪,到汉乐府中,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已经完全成型。至魏晋时期,笔记小说中的牛郎织女传说情节已经完全与今天无异。

牛郎织女传说在其流传过程中,与地域文化传统结缘,在中国大地的不同区域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传说文本,尤其是与地方风物和信仰仪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节日、传说、信仰共生共荣的局面。例如,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牵牛、织女被称作石爷、石婆,并修建有石爷庙、石婆庙。如今,每年七夕前后的石婆庙会十分兴盛。甘肃陇南西和县、礼县一带,七夕乞巧活动盛极一时。织女在当地被称作“巧娘娘”,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几乎全部围绕着“巧娘娘”而举行。河南南阳、山西和顺、河北邢台、江苏太仓、湖北襄阳等地的牛郎织女传说,也都形成了与当地传统相结合的传说文本与节日活动。

自《诗经》开始的牛郎织女传说在流传至不同区域时,与地方风物、地方历史、地方信仰传统等相结合,融入进各地域文化传统,成为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重视民众的文化诉求

高有鹏(河南大学特聘教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是实现全面崛起的号角,更是具有五千年光荣传统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全体即整体,有上层、中层、下层,这是一种事实。中国当代社会有差别,谁都承认。多少年来,我们总是不愿意正视民间信仰在文化建设中所具有的核心性价值意义,甚至把它归结于所谓的封建迷信,痛斥其愚昧、保守。其实,这是真正的无知,恰应了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话。

什么人是人民群众?就是那些希望富贵、安康、平静的最广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温饱是中国梦的土壤;当然,中国梦也属于广大知识者,更属于社会管理者这一阶层,而识字与否或学历高低并不是判断底层群众唯一的标识。所以,民众的诉求是最重要的社会发展动力,那么,民众的文化诉求不仅是我们应该重视的社会问题,而且应该充分尊重。

妈祖信仰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标志,超越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文明生态的现实性,成为千百年来人民大众自我慰籍、自我激励最典型的民间信仰,谁也夺不去。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尊重民间信仰,与民同乐,派出大员敬祀,形成官祭的传统。封建社会有几千年的历史时段,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文明,成为我们复兴的典范;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也绝不是走到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的老路,只是不再受人欺负,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们的梦想便不得不把历史文化的黄金阶段看做一种标杆,不得不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看做我们的追求;而人民大众把延续几千年的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诉求,就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民间信仰及其息息相关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学,不仅仅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理探索对象,而且应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科是在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事业中建立的,高举科学与民主的伟大旗帜,充分理解底层民众的情感与追求,面向底层社会,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光荣。

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光大这个学科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理直气壮地把民间信仰与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厚重。尊重民间信仰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

澎湖鸟屿岳飞信仰及传说

金荣华(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被民间信奉为神而广受香火的,当然首推关公,其次大概就是岳飞了。但是,关公信仰为国人所熟知,岳飞信仰则知者不多,以之为主神奉祀在家的更是罕见。

岳飞(11031142)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因为力主北伐,迎回徽钦二帝,遭在位的宋高宗猜忌,被主和的秦桧矫诏杀害。宋孝宗即位后予以平反,谥号武穆(1164),宋宁宗再追封为鄂王(1211)。

澎湖鸟屿是台湾海峡上澎湖群岛里的一座小岛,居民有一千多人,对外交通很不方便。鸟屿之得名,相传是因为该岛的东崁崖下有一天然洞穴,是大量海鸟的聚集之处。在台湾本岛和澎湖群岛的渔民,传统上都主祀妈祖,因此在渔港码头的面海方向,都会建一座妈祖庙,以便渔民出海求平安,归来谢保佑。然而鸟屿的渔民在渔港码头面海方向,建的是一座土地公庙,因为他们最早主祀的神明是土地公。庙里除了奉祀土地公外,还主祀岳飞。由于岳飞字鹏举,民间传说他是如来佛顶的金翅大鹏鸟转世,就是这个民间传说,让岳飞信仰和鸟屿有了十分有趣的结合。

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初到鸟屿采录是在1998年的9月。当年的采录者在20015月重访该岛,笔者与其他人员一同前往,访问了当年的讲述人魏夏先生。他是世代居住在鸟屿的渔民,笔者访问他那年他58岁,个性爽朗,很健谈;善拉胡琴,常常参加庙会活动。他家神龛主祀的是岳飞。他说:岛上居民普遍主祀岳飞,也有并祀妈祖和其他神明的,但主祀是岳飞。

此外,他还说了一段岳飞被供奉在庙中二楼的原因:土地公庙扩建完工后,大家原意是要把岳飞神像供奉在一楼大殿的,但岳飞托梦说不要,因为宾不夺主,将他安置在二楼就好,使来进香的人都可在大殿先拜主人土地公。所以岳飞神像就被奉祀在二楼了。

噫!神之情同人之情,神之德则启引人之德,此亦古贤神道设教之意也。

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曲金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妈祖文化是全世界华人海洋信仰文化的重心,也是海峡两岸海洋信仰文化普适化、生活化的集大成。台湾妈祖信仰的源头在大陆,祖庙在大陆,信众族群的寻根取向直指大陆。

台湾的妈祖信仰传入约在中、晚明时期,其落地生根以天妃宫的出现为标志。传入台湾的途径,一是从澎湖由官、军传入,二是从兴化等地由渔民、商人传入,三是由郑芝龙等人从日本传入。而大陆沿海地区乃至京师和内陆水旱码头城镇地区的妈祖信仰,则自宋代受到皇帝褒封变为国家信仰,就很快传承播布开来了。妈祖作为海洋女神的神职,也很快得到了拓展,成为上至帝王下至民众心目中“无所不灵”、“有求必应”的“通神”,并广泛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地。

大陆妈祖文化自20世纪末开始恢复和走向复兴,一方面源自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平互动关系的需要,一方面源自于台湾妈祖文化对大陆妈祖文化的“回流”影响和推动。在民俗信仰文化层面上,大陆各地“妈祖文化节”大多是各地“政府主导”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产物,重在形式,这与台湾各地的“妈祖文化节”主要由妈祖信众团体组织主办、“万人空巷”的信众参与,大相径庭。

事实上,大陆妈祖文化热能否持续发展,能否进一步普及、深入民心,归根结底在于民众对妈祖的信仰在民俗层面上能否升温、落地。也就是说,大陆民众自身对妈祖文化的民俗需求,是妈祖文化可持续传承、发展的关键。

地方神,中国民间

神灵信仰的核心

安德明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灵世界,素以庞杂繁多、缺乏统一的神系而著称,人们对每一位神祇的态度似乎也是一视同仁,杂乱无序。但是,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在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具体的日常信仰活动中,人们对诸多神灵的崇拜,始终是以具有明显地方色彩的地方神或被予以了特殊地方化处理的某一大神为中心的。

以甘肃天水地区一些农村至今流行的求雨、禳雹等农事禳灾仪式为例。在这类由村落集体举行的传统信仰活动中,要邀请和敬拜数目众多的各路神灵,如“玉皇上帝”、“行雨龙王”、“雷神天尊”等等。然而,仪式的展开,却始终围绕对本村或本“方”(由相邻几个村落构成的松散联合体)所信奉的“方神”的崇拜。方神是主管一村或一方各种事务的神。通过地方神来向至高神转达祛除灾害的愿望,一方面体现了现实社会生活在信仰王国的投射,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地方神在神灵信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天水,几乎每一位方神都被认为与所在一方具有十分密切的特殊联系,例如是当地人的一位先祖,由于某种原因死后成神。类似的传说,在浙江、山西等许多地区有关某位地方神来历的解释中,也十分常见。

而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大神,在具体地区,也体现出了地方化的特征。例如关帝,在河北沧县,尽管为人们普遍敬奉,却又因当地人常常认为不同村落关帝求雨的灵验性各不相同而被赋予了地域的差异,被地方化了。这反映了人们力图借助与神灵更密切的地缘关系,更加直接、容易地祈求神灵,并顺利达到目的的愿望,可以说是人情化的社会关系在信仰世界的反映。

总之,在民间信仰的世界里,人们一方面信仰多神,以一种多多益善的心理,对于所了解的所有神祇都加以敬奉;另一方面,众多的神灵在某个特定地区的人们心目当中,又以地方神或地方化的神灵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大致的体系,使人们所尊崇的所有神祇,都围绕着地方神构成了一个相互交错的网络。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妈祖 海峡两岸话 中国民协 山东省民协 金荣华 安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