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关山月美术馆20周年系列展览 陈湘波:全面呈现学术思路,回应深圳城市精神
2017-06-29 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者:
文章分享至:



1997年,关山月先生将自己的813件作品捐赠给深圳市,从此播下文化的种子,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关山月美术馆20年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深圳城市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美术馆事业的繁荣。6月27日下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关山月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系列学术展”隆重开幕。展览包括《关山月与他的时代——20世纪中国山水画研究展》、《岭南翰逸——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岭南画派大师合作画精品展》、《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0周年文献展》和《艺术•生活:深圳文化创意产品大展》。



20年,经过几代美术馆人的努力,关山月美术馆从名人馆出发,逐渐发掘其与深圳城市文化的内在联系,确立了“关山月和和他的时代:20世纪中后期美术史研究”和设计艺术研究的两条线索。学术上的“双轮驱动”带动着美术馆其他工作的展开,特别是在深圳文化的服务意识与效率观念的引导下,关山月美术馆于2005年提前全国3年实行免费参观,并在2007年组建义工团队,以开放的视角和积极的心态应对公共服务中遇到的问题。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9家“首批全国重点美术馆”之一,2016年在文化部的重点美术馆复评中名列前茅。美术馆乃至公共服务领域的诸多荣誉,将“拓荒牛”的深圳精神演绎成一种高级版本。



作为关山月的学生,陈湘波从美术馆筹建以来便一直从事美术馆的相关工作。从基层到管理岗位,从他上任美术馆馆长以来,也已经有9年的时间。关于关山月美术馆的成功经验,我们采访了现任馆长陈湘波。


“双轮驱动”的学术思路


这20年中国的美术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提升的过程。关山月美术馆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陈湘波:我觉得文化没有发不发展的问题,只有合不合适的问题,它是不是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的发展,能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是个问题。一个美术馆的建设要不忘初心,要坚持自己的学术定位和发展思路,不能跟着潮流走。我们坚持关山月和20世纪中后期美术发展的研究和展览,正是基于我们馆藏作品的要求。关山月是中国20世纪中后期的一个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生涯是我们研究20世纪中后期美术一条纵向的线索,而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就构成了横向坐标。基于此,我们在开馆初期就明确提出以“关山月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和展览”为我馆的学术定位。

这些年关山月美术馆确实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从2012年文化部开展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以来,每一届我馆基于“关山月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和展览”的学术专题展都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并获优秀项目,这是美术馆界对我们馆藏研究以及学术定位的肯定。


深圳近年来在经济、科技、服务领域的发展之迅速有目共睹,美术馆做出了哪些努力?

陈湘波: 2003年深圳市政府提出要打造设计之都,我们明确感觉到设计对深圳这个城市重要的文化价值。为此,我们馆举办了“深圳设计2003”。我认为,设计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一个很重要抓手。我们吃穿住行所用的东西都跟设计有关,正是工业大生产促进了现代城市的发展。2006年,我们在严谨的学术探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把“当代中国设计艺术研究”作为我们馆另一个学术定位,这是基于我馆对深圳城市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的呼应。从此,“关山月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以及“当代设计艺术研究”成为学术定位和品牌,标志着关山月美术馆独立的学术品格和追求,我把它比喻成学术上的“双轮驱动”。

1999年,关山月美术馆就承办了第九届全国美展的第一次艺术设计展,展览期间,基本上确定了全国美协对艺术设计展览的规范、“艺术设计”的边界等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馆推动成立了深圳平面设计协会、深圳插画艺术学会,参与相关的学术展览活动。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授予“设计之都”。此后在2012年,我馆作为执行单位,承办了文化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时代·创造——首届中国设计大展”,2015年“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也是执行机构,现在正筹备2018年的第三届。这对推动现代城市设计艺术乃至全国设计艺术的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整合资源的开放理念


从美术馆早期运营到近年来的展览、学术活动,当前一些重要的学者和策展人都参与其中,这为美术馆带来了什么?

 陈湘波:建馆的早期,陈履生、李伟铭、朱青生这些老师都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帮助和指导。包括这次庆祝建馆20年的大展“关山月和他的时代”我们邀请的杨晓能教授,是在美国工作的知名华人策展人,希望他能把当前西方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和策展经验带到馆里来。我们的品牌展览 “在路上”,由馆里的策展人主导,聘请了吴洪亮、朱小钧、盛葳这些青年批评家和策展人,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和关注提升了美术馆的影响力。“文脉传薪”是跟北京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的合作项目,通过我们美术馆平台来推动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这些社会资源的互动,我觉得都具有创新的意义。


展览之外,关山月美术馆的公共服务也颇具规模,有哪些亮点?

陈湘波:2005年开办的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公益学术讲座,已经做了120多期了,另外针对展览的专业导览项目“观看之境”也获得很好的反响。2007年在全国美术馆系统,我们最早设立了文化义工,整合了社会力量,争取社会资源,不但为美术馆提供了服务,同时也为美术馆做了宣传。这些项目都分别获得了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优秀公共教育和推广项目。2008年,全国美术馆、博物馆系统实行免票参观的制度,而我们其实早在2005年,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就实现了对观众的免费开放。

我可以很自信地讲,我们馆的配套服务,包括文化衍生品的开发,都具有特色,走在全国美术馆的前列。做好美术展览和学术活动等基础工作之外,配套服务对美术馆整体运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既是城市文化发展和市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美术馆吸引观众、引导市民文化精神生活的有效方式。但是现在公益性文化机构里,这些服务基本上都做得不理想。因为配套的服务包括餐饮、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等都要求专业,美术馆自己做不了。在公益性和经营中间,怎么样来突破框架,找到一个接合点,我们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首先,我们通过跟上级管理部门的沟通,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并按照相关的要求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虽然中标机构是独立的营业单位,但我们通过合同约束,使相关单位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我们美术馆的气质、风格、理念相吻合、相适应。


配套服务有没有政策支持?

陈湘波:目前在大的方向上有支持,但还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我们是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所有的收入都是上交的。配套服务对美术馆的营运很重要。我们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的这些专业的品牌机构,不但在服务品质上能得到保证,还能通过出租场地收取租金。当然,也会给馆里的安全、消防、卫生增加压力,为了给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我们必须在其中找到最大的公约数,就是既要保障安全、卫生,又要达到我们建设一个功能完备、审美教育与时尚休闲相结合的现代美术馆的目标。今年1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给我馆颁发了“2016创新奖”,表彰了我们在国内首创配套服务项目,也是对我们努力创新探索的肯定。


美术馆在跟商业机构合作时,怎么把握分寸呢?与社会机构合作的动力在哪里?

陈湘波:最近这几年我提出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为社会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通俗来讲就是要做大朋友圈。近年来,我们跟深圳本地和外地的机构都有合作。每年六一,我们跟童装品牌合作“一起长大”系列少儿画展,今年已经是第3年了。我们提供专业上的智力支持,对活动的学术水平把关;他们提供活动资金和物料上的赞助。虽然我们没有直接的收益,但是活动本身是对公众、市民有益的,最终我们还是受益。同时,这种方式也保证了资金全部用于活动,效果很好。再如,“青春心印”这个展览项目,我馆一直跟深圳318艺术网合作,他们提供宣传、征集作品,我们在学术上把关,这样他们提高了美誉度,我们也减轻了展览方面的很多压力,更加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把控。

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得太快,我们原来人员编制的配置和工作效率满足不了人们快速发展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实际上为国家节省了很多资金成本。而深圳的城市氛围使我们能解放思想、放开手脚。从深圳市委宣传部到市文体旅游局,都在大的方向把控和提出要求,对馆里的具体工作没有太多的干涉和限制,这反而增加了我们的工作主动性。


平等自由的管理方式


关山月美术馆设有画室,还有支持工作人员创作和研究出版的项目,这在美术馆界也比较少吧?

陈湘波:人才队伍的建设其实是我馆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些年我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我们现在一线的领导岗位以“60后”为主,主力都是“70后”“80后”。我馆具有高级职称资格的专业人员,在全国的美术馆里是最年轻的。深圳最大好处体现在用人这方面,上级单位基本上没有太多干涉,而且很尊重馆里班子的意见。馆里很多的学术和展览项目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个人署名,以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也满足专业人员评职称的需要。同时在做好美术馆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同事进行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如果在外面能够做一些策展、学术活动,我们基本上也不反对。今后我们也计划为学术研究工作成绩突出、又达到一定年限的专业人员出版个人文集,举办个人画展。我想,我们的专业队伍能力强了,对馆里的工作开展有好处,对深圳的文化发展也有益。


这些管理思路跟你从事艺术创作又身兼社会职务的经验有关吧?

陈湘波:我是从事绘画创作出身的,在馆长这个职位上有九年了。我自己感觉完成了从专业工作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转变。作为一名管理者,我学会了以宏观的视角考虑问题,更加注重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上级领导的沟通,以及对具体学术方向的确定、活动规模的把控、社会资源的整合。美术馆这种小型单位很容易造成馆领导直接管得太多,一个健康的系统就是各个层次分别负责,分管领导和部门主任都能充分行使他们的权力,这是我这两年特别强调的管理模式。

我觉得一个美术馆就像家一样,同事就像兄弟姐妹,人一辈子最好的时间其实都在工作上。我希望营造一个很轻松又能一起努力做事的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对我们馆领导班子来说,就要做到公平公正,给每个人机会。维护这个团队的和谐氛围,就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稍不小心就会有损失,一旦把这个氛围破坏掉了,你要再找回来就很难。


在馆长身份之外,你还有不少艺术创作和学术专著问世,怎么分配时间?

陈湘波:2015年出版的《百年山月》文集,基本上是前十年积累下来的成果。这几年画画多一点,在学术方面花的时间少了些。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随着美术馆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我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除了广东省美协、深圳市美协的工作,我还兼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人大代表等社会工作,这些使我有了更宽广的平台,更开阔的视野,也使我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作为馆长,我要靠自己更多的付出,获得更多的资源,把美术馆的品牌打响,把美术馆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也觉得很奇怪,自己越忙就会逼着自己珍惜时间、抓住主要矛盾,反而做事效率越高。有时候我想,自己是不是享受着这种忙碌……

整理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关山月美术馆 20周年 深圳 陈湘波 《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0周年文献展》 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