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乌兰巴拉:我的爸爸宝石柱
2017-10-16 来源: 作者:
文章分享至:

宝石柱版画作品《灯会》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爸爸离世已然二十二载。在我痛失爸爸多年那种锥心之痛弥漫心扉时,欣闻要出版我爸爸《宝石柱画集》,我为他而感动自豪。

 

宝石柱 版画作品《庙会》


我清晰记得,在童年时代,妈妈与我和三个哥哥住在农村。平常很难见到爸爸,每逢腊月二十九晚上,爸爸会徒步从旗里回到家里。第二天刻挂签,扎灯笼,剪窗花,张灯结彩,清爽地迎接新年的福气喜气。可是每到正月初三,爸爸就回旗里了。1960年,我们举家迁到大沁他拉镇。有一天,天气出奇的好,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小伙伴去旗文化馆,看到展厅有很多人观看泥塑“牛郎织女”、火车模型,剪纸等展览。听人说是爸爸做的,我瞪大眼睛看着爸爸,心里暗想爸爸真棒。



 

大型泥塑《收租院》


爸爸工作很忙,我读初中二年级时,即“文革”开始那年,爸爸知道我上不了学了,便带我去展览馆一个很狭小、光线暗淡的屋子里搞《收租院》泥塑,1968年泥塑《收租院》开馆展出。



宝石柱剪纸作品


爸爸热爱艺术是那样的深邃,那样的刻骨铭心。可以说爸爸一生最爱有三:一是执著的艺术事业,二是全力的收集图案,三是关注艺术的传承发展。爸爸把艺术视为生命,一生总是不停地工作,不休节假日,他笔不离手地画、剪、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六十多岁的爸爸戴上两付花镜绘制出上千幅精美的民间美术图案,从而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攀登上了一座新的高峰。爸爸收集美术图案达到痴迷的程度,只要他见到的图案无一漏掉,乃至行走在路上捡到的图案纸都一幅幅收集起来。他游览名胜古迹,对一些古建筑图案全记在脑子里。爸爸培养了我们儿孙两代人,使其美术基因得以传承。我在爸爸身边工作了十几年,我的儿子和女儿毕业于美专,我创作的版画多次在北京、上海、天津、台湾、日本等地展出。

 

乌兰巴拉观看父亲宝石柱遗留的剪纸


抚今思昔,一切在改变着,冲淡着,但爸爸用尽半个世纪时间,给我积攒下的珍贵财富,在我内心深处是永远不变的,尤其是把自己的天赋和智慧,把对生命的诠释,毫不保留的赐予了我,铸造了我的智慧和品格,成就了我的事业,历练了我的人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爸爸如我向往的五岳泰山,崇高壮美。

 

乌兰巴拉

2011年3月9日

 


关于宝石柱:

宝石柱(1910—1989),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的蒙古族工艺美术家。宝石柱出生于原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现辽宁省北票市),童年就随其父搬迁到奈曼旗定居。16岁起拜师学艺并随其师傅旺其嘎在各地寺庙和王府从事佛像塑造,彩画、壁画的设计与绘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古老悠久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使之形成了一派独特的风格。

      宝石柱是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家,是一位德艺双馨、受人崇敬的著名民间艺人。他生前留下的作品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理编辑:吾蕾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乌兰巴拉 收租院 宝石柱画集 杂谈 窗花 民间美术 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