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陈汉章——我走了,这些藏品怎么办?
2017-01-14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陈汉章老人

 

陈汉章老人

 

陈汉章老人

陈汉章老人的收藏

拥有一万多种各式毛泽东像章的71岁梅沙老人陈汉章,称得上是全国收藏毛泽东像章的第一人。半个世纪以来,陈汉章倾心收藏,为此他曾跑遍全国各地,甚至不惜变卖家产。

数万件包括红色像章、明清家具、票证图片、古玩器皿等在内的珍贵藏品,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如今,年逾古稀的陈汉章已不再有精力像年轻时四处奔波办展览,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找到一块固定的场地,以民间博物馆的形式将这份文化记忆永久保存下去。不幸的是,他屡屡受挫。

曾两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陈汉章的收藏生涯始于“文革”期间。当时他在河源一家颇有名气的山歌剧团做舞美工作,长年随团在外进行汇报演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演出结束后,剧团往往得到当地观众馈赠的毛泽东像章作为纪念。“那个年代,没有人不崇拜毛主席的。”陈汉章说。

陈汉章是个细心的人,他把获得的像章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文革”结束后,陈汉章开始大规模地在各地采购收集不同款式的毛泽东像章。“自己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不仅把赚的钱几乎投到收藏里去了,还不顾全家人反对,把河源的两间祖屋也卖掉了。”陈汉章回忆。如今,陈汉章收藏的毛泽东像章已有一万多种,数量总计达三万多枚,在国内无人能及。

在国内收藏界,陈汉章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在各地举办的展览,曾吸引了毛泽东后人李讷、毛新宇等前来参观。他在梅沙街道文化站的一间不大的藏品陈列室,曾迎来很多领导的驻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陈汉章特地用1997枚毛泽东像章拼成一幅“香港回归图”,被吉尼斯授予了“最大像章拼图”的世界纪录。几年后,他的“华夏团圆图”又以3003枚像章的数量打破了自己保持的原纪录。

藏品价值超过两千万元

说起自己的藏品,陈汉章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骄傲的神情。在大梅沙成坑村的家中,他将自己的藏品一件又一件地拿出来给记者展示,从清代到民国再到解放后的像章、织锦、图籍、票证,琳琅满目。陈汉章说,他的收藏范围其实并不局限于红色像章,各类传统文化的藏品也应有尽有,藏品保守估值在两千万元以上。

在这些藏品中,各种见证历史的物件应有尽有。仅“伟人风采”一个类别,就有像章、拼图、绣像万余种;塑像30余尊;著作、名录、影集、传记、证书等400多种;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各类年画、宣传画500多幅,还有各种古玩杂件、明清家具、金银铜器等,俨然一个大型私人博物馆。

陈汉章特别向记者展示了两幅绣有毛主席画像的巨型毛毯。一幅画像上写着“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等字样。另一幅巨型毛主席画像由“中国杭州织棉厂制”,上写“毛泽东同志”等字样,下边还有“MADE IN CHIAN”等英文。他说,第一幅毛毯是“文革”时期的产物,当时每逢遇到重大节日,两个人抬着这幅毛主席画像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后面跟着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人群。后一幅毛主席画像有英文,是用于出口到友好国家的。“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过的,这是历史的见证。”

“我走了,藏品怎么办”

举办展览,一直以来是陈汉章最热衷的事情。不过随着年龄渐增,陈汉章不再能像以前一样操劳。他迫切地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永久的民间博物馆。

2009年,一个名为“鸿昌”的博览馆底在惠州建立,这一度给了陈汉章极大的欣慰。这家博览馆是他与一个企业家朋友合办的,他出展品,对方出钱出地。鸿昌博览馆占地约1500平方米,全方位地展示了陈汉章的珍藏。可惜好景不长,博览馆开馆仅一年便因选址问题被迫关闭。“上级主管部门说博览馆周边建筑密集,没有留出足够的消防绿色通道。”

鸿昌博览馆关门后,陈汉章的藏品便就地打包封存在馆内。由于当年和他合作的朋友生意不佳资金链断裂,近两年的场地租用费和管理费都只能由陈汉章自己掏腰包。“一个月的费用就需要差不多两万块,压力太大了。”陈汉章开始把建馆的希望转移到政府支持上面。去年,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对民办博物馆应提供的经费和场地方面的支持。陈汉章在欣喜之余和其他两位盐田区的老收藏家向盐田区提出申请,寻求两百万元的资金资助及场地支持,建立四家特色民办博物馆。陈汉章告诉记者,以他手中藏品,建立两家特色博物馆绰绰有余。不过,陈汉章称,有部门对此尚未有积极的回复,建馆之事一直未能启动。

“我走了,这些藏品怎么办?要是博物馆建不起来,我也许就只能考虑把藏品贱卖给爱心公益的企业家了,前提是他们能够确保藏品能够在公众面前展览。”陈汉章很无奈。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藏品 陈汉章 吉尼斯纪录 毛泽东像章 鸿昌博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