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点染入神”徐天许国画作品返校展在京举办
2018-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呢
文章分享至:


日前,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点染入神”徐天许国画作品返校展开幕式暨徐天许作品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作为纪念徐天许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本次展览,共展出百余件徐天许国画作品,其中14件为浦江博物馆馆藏作品,其余来自徐天许后人藏品。展厅内《肥菜鲜鱼》《墨竹》《花老更红》《群鹫图》等国画作品题材丰富,笔墨雄健,除了徐天许擅长的花鸟作品,展览中还呈现多幅平时难得一见的徐天许的山水、人物作品,较完整地反映了徐天许一生的艺术面貌,展现出其漫长艺术人生中与诗书画印结下的不解之缘。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温练昌,浙江省文联副主席马锋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马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苦禅之子李燕以及徐天许的家属、生前同事、学生及朋友,浦江县有关领导等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参加徐天许艺术座谈会,共同深情追忆徐天许的艺术之路。



常沙娜、温练昌、李燕在致辞中回忆了与徐天许一起共事的过往经历,并对其艺术成就作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次纪念活动填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记忆空白,得以让清华美院的后学认识这位老一辈国画艺术家。


浦江县政协副主席盛丹平强调,徐天许是浦江作为“书画之乡”的荣耀和骄傲,他一生对国画艺术的追求,离不开孕育他生命的乡土底蕴;而他一生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更是培育了许许多多的美术人才,影响了多位当代美术名家。



开幕式上,徐天许孙子徐正和、徐正名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捐赠了徐天许国画作品《鹰击长空》。徐天许的曾孙女温方臣表示,自己的长辈能够得到如此纪念,不仅是对徐天许一生艺术与人格的肯定,也是对后人家属的激励和教育。


在随后举行的由中国美院教授卢炘主持的座谈会上,嘉宾们踊跃发言,从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保管、知名艺术家的事迹、中央工艺美院师生的深厚情谊、美术历史资料的抢救整理等方面展开话题,表达了对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传承的迫切心愿。



徐天许,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嵩溪村人。1934年毕业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先后执教于衢州中学、浙西一中、英士大学、台州师范及沈阳师范学院。1959年8月,徐天许由其师友李苦禅推荐,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直至1975年退休,他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执教长达16年之久,对学院有很深的情感,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基础教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994年,97岁高龄的徐天许辞世。


徐天许的艺术创作曾接受潘天寿、李苦禅二位南北名师的教导,画风也紧随其后,改小写意为大写意,主攻花鸟,兼及其他,还与李苦禅合作过巨幅国画《菊花》。他的册页画作两位名家也多有题跋鼓励。潘天寿曾题首:“点染入神”,李苦禅跋后赞云:“胸襟奇逸,非可局部律之也!”



除了自身的艺术创作,徐天许从事中国画教学四十余年,治学严谨,刻苦勤奋,为师生们所赞许。他的教学方法自成一体,重理解,讲规律,提纲契领,要言不烦,且十分重视课堂示范。他在临摹课上要求学生“只准对摹,不许映摹”,或者干脆“背摹默写,不求与原稿一模一样”,以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据中国美院教授卢炘介绍,徐天许主张“笔墨和技法应继承优秀传统,取材与形象应以现实生活为主”。在技法上他提出“面不可板,线不可乱,点不可散”的创作要领,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来理解他自己的中国画创作亦顺理成章。




徐天许的怀乡情结也贯穿了其一生,他对家乡浦江、嵩溪情深意切。浦江虽是浙中小县,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其在书画领域独树一帜,自宋迄清,有文字记载的书画人物达250余人,素有“书画之乡”之誉。浦江书画人才辈出,吴茀之、张书旂、张振铎、方增先、吴山明等均在国内画坛占有一席之地,徐天许也是浦江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刻有许多印章,诸如“嵩溪村人”“嵩溪村髯”“嵩溪村叟”“浦阳徐氏”,钤于画上,表明身份。



无论是“点染入神”的艺术造诣,还是四十载的教学思想,追忆徐天许的艺术之路对于今天我们弘扬民族绘画以及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悉,展览将展至4月12日。 (光明日报记者 田呢)


整理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点染入神 徐天许 国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