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早在汉代就开始的以丝绸为主的海外贸易,至唐宋时期,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贸易出现更多的是陶瓷,有“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盛况。但由于珊瑚礁盘密集,潮汛变化巨大,各时代的商船中触礁者很多,使得其装载的陶瓷随沉船藏于深海中,形成了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海瓷”。
清早期的海捞瓷
清早期的海捞瓷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就对浅海沉船进行了探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一些渔民在捕渔途中对海底沉船陶瓷进行打捞,引起社会哗然。海南省文管部门先后数次进行了抢救回收。后经执法部门介入,才彻底杜绝了海底非法打捞,稳定了海底文化遗存。
清早期的海捞瓷
清早期的海捞瓷
但已经流传于世的海瓷,由于数量较多,且残瓷占较大比例,除博物馆收藏了相当一部分完整瓷,还有一些残瓷留于社会。出于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热爱,相当数量的“海瓷”被各界收藏爱好者收藏,且大部分藏家并没有将“海瓷”变相倒卖,而是开始民间的保护、收藏和研究。海南省收藏家曾牵头将流散于民间的海瓷资料进行了集中,编辑了《中国古外销瓷图录》,将民间的收藏上升为学术成果。
明晚期的海捞瓷
明晚期的海捞瓷
“海瓷”主要以宋元明清时期瓷器为主,加杂有铜币、铜锭等。瓷器中大部分为青白瓷,其次为青花瓷。瓷胎粗细皆有,纹饰以刻花、印花为主,器型有碗、钵、杯、盘、碟、托、盏、盂、盆等,底款有“成化年制”、“万历年制”、“永乐年制”等。瓷器产地基本以南方广州西村窑、广东潮州窑、福建窑系为主,产品多为民用瓷。也有龙泉窑、景德镇湖田窑生产的精品。
明晚期的海捞瓷
明晚期的海捞瓷
明晚期的海捞瓷
明晚期的海捞瓷
“海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以后,唐、五代、宋、元、明、清六朝对外贸易史、陶瓷外销史以及造船史的重要物证,它的收藏、保护、研究对西沙群岛和未来海洋文化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清早期的海捞瓷
清早期的海捞瓷
清早期的海捞瓷
清早期的海捞瓷
清早期的海捞瓷
清早期的海捞瓷
“海瓷”同样是海南收藏界的经典和骄傲,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海瓷”可谓繁花似锦、五光时色。这些丰富的古代遗存散布在我国的西沙、中沙、南沙。
整理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