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戏剧人物画浅说 皇宫和民间的喜好大不同
2018-05-0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曦
文章分享至:

我国传统戏剧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多彩,有着广泛的观众。传统戏剧是上至皇室、下至民间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主要娱乐形式。戏剧人物画也因此得以广泛发展与流传,不仅存在于纸本绘画上,更普及到瓷画、木雕、砖刻、民间剪纸、皮影、面塑、玩具等领域。


就正规的戏剧人物画而言,历史也很悠久,可以追塑到最早的汉代画像砖故事,就可能是戏剧剧情的翻刻,从可证的实例来说,现在故宫博物院的《宋杂剧演出图》就已是相当成熟之作,宋元之后更有戏剧人物的小幅绢画,以及清代的工笔戏画,更多的则是明清以后各地生产的木版年画,以上这些虽属形式不同的画种,但基本上均为写实的画风。


清 胡锡珪《群仙图》


到了清末,继承前人水墨写意来创作意笔喜戏剧人物画的,当时,以胡锡珪为代表。传统戏剧和传统人物画如此广泛的发展,是其客观社会条件的,中国长期封建专制的统治,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官员贪赃枉法,忠奸斗争不断,中国成为一个演不完的包公戏的国家。人民无权反映自己的政见和要求,底层社会与妇女长期处于受压迫的地位,这些状况通过戏剧和戏剧人物画就得到了侧面的反映,受压迫者从中多少得到了慰藉,尽管这并不直接影响当朝者的统治地位。而皇宫爱好的戏剧是有其自己的选择的,大多是展现歌功颂德、国泰民安的喜庆戏,戏剧人物画则多偏爱名伶肖像之类。


明清之际,文人画盛行,文人隐士有意避免社会矛盾,以花鸟山水鱼自娱,人物化式微。不过,此前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则有其不同的积极意义,它的发展在于越过“成教化、助人化”的教规,扩大了对自然的理解和追求,因而取得很大成就。而明清文人隐士的山水画都大量是陈陈相因的作品,可谓忘记了时代,忘记了自然。直至扬州八怪和海派人物画出现而反弹,胡锡珪是其中一员。


清 胡锡珪《龙女谈经》


胡锡珪,字三桥,号红茵馆主。他寿命不长,人物画受影响于华喦,作品《元日钟馗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他的水墨戏剧人物画可谓异军突起,造型能力能强,笔墨功力不凡,作品虽不多,影响可不小。他和任伯年一样,把笔墨和造型结合的很好,摆脱以往规正实描的画风,采取“写”的方式来创作意笔戏剧人物画。


五四以后,受西方的影响,加上现代人欣赏水平的发展,前人那如实描录舞舞形象的旧法逐渐减少,融合中西,吸取民间艺术传统,以意象的画风,创作自己有个性形象的做法则蓬勃发展起来,有的继承和发展,胡锡珪的传统;有的吸收民间的皮影,版画、瓷画吸收利用来创作各种不同的作品,成为一种流派现象。


【作者简介】


陈曦(晨曦 汉启)笔名山石,书室名斯德轩,别署天池牧群主、善人居士。1963出生,山东滕州人。2000年任《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丛书编纂委员会》主任编辑“山东乃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顾问。


书法早年潜心二王、赵孟頫,后攻米芾、王铎、李邕、张瑞图,旁涉宋元明清历代诸家。近年在汉魏诸碑用功较多。书涉正、草、隶、篆,诸体皆擅,尤以行草、书为长。碑帖兼容、功力深厚,书风飘逸洒脱、放朗大气。既有传统文人书法的淳和典雅之美,又具劲健豪放,淋漓痛快的时代感染力。尤其对书史书论研究颇深,见解独到,底蕴丰厚。


整理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戏曲人物 群仙图 龙女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