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刻在石头上的史书:民族文化宫“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重现北地远古风情
2018-08-11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作者:任旭
文章分享至:

  水草丰茂、层峦叠嶂的宁夏地区位于西北黄河上游的河套之首,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息之地,黄河自南向北贯穿其中,自远古时期便滋养着这片神秘的土地。在这里,有7259组岩画绘刻在黄河两岸几个山脉的沟口与峡谷之中,22144个来自蛮荒年代的图案记录着远古先民生命的顽强与律动,彰显着他们对生命的挚爱与坚守。


展览现场


  8月9日,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史书”远道而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重现了北地的远古风情。“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由民族文化宫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共同承办,展览展现了人面像岩画、狩猎岩画、生殖崇拜岩画、人形岩画、动物岩画、符号岩画、手印岩画的拓本,以及部分珍贵的岩画文物。


展览媒体见面会现场


  此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推出的优秀品牌展览,已先后在多个国家及国内近20家文博单位展出,来到北京尚属首次。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兼展览馆馆长们发延认为,岩画是一种粗矿古朴的艺术,是先人留给后代的文化遗产,宁夏岩画有其自身突出的艺术特色;此次民族文化宫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合作办展的方式促进了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征集部曹帅介绍了办展思路和展览情况,并呼吁通过展览增强岩画保护意识。据悉,展览以宁夏岩画的内容题材为主线,内容包括宁夏岩画概况、中国岩画分类体系及岩画的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宁夏岩画与世界岩画组图对比等单元,共展出了93幅岩画拓片、6件岩画实物和36幅岩画原址照片,生动展示了宁夏地区先民所创造的远古文明。





展览现场


  岩画产生于文字未出现之前,是原始先民绘在或刻在山岩上的历史图卷,它以形象和符号记录了人类早期的生存活动,是目前发现的人类记录自身历史的最初方式。宁夏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迄今发现了大量的岩画遗存,广泛分布在宁夏境内黄河两岸的贺兰山、卫宁北山、香山、灵武东山等绵延七百余公里的几百个山谷、峡口与丘陵之中,是曾经驻牧、生活于此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游牧民族绘刻在岩石上的生活痕迹。其数量众多、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涉及各类动物、天体、符号、人面像以及祭祀、射猎、交媾、放牧、巫术活动等等,成为研究史前人类史、文化史、风俗史、宗教史无可替代的百科全书。


宁夏岩画分布图


宁夏岩画


  展厅里,一幅太阳神岩画拓片前聚集了许多拍照的观众。这幅等大岩画拓片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太阳神头部放射形线条代表光束,人面,圆形,重环双眼,长有睫毛,炯炯有神。太阳神岩画反映了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天体崇拜的原始思想,是贺兰山岩画中的代表。这幅作品因其刻制的细腻和太阳神像的造型,成为了宁夏岩画中世界闻名的一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的标志便是由此作为设计蓝本。


太阳神岩画


太阳神岩画拓片


  “动物岩画”“狩猎岩画”单元同样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这些品种各异的动物造型和大大小小的狩猎场景十分生动地展现了远古时期部落如何狩猎,以及供骑行的驯化了的马和狩猎的动物品种等,十分有趣。而“手印岩画”单元有一幅清晰的手印拓片十分抢眼,展现了一位女性的完整手部形状,这便是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证据”。作为北方草原岩画的代表,宁夏岩画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创造力,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豪放、雄壮、粗犷、自由的精神气质。



狩猎岩画


手印岩画


  展览还设置了岩画拓片制作体验环节,在讲解员进行示范之后,观众纷纷拿起宣纸亲自尝试。在拓片制作体验过程中,观众更直观地观察到宁夏岩画的细节,也更真实地体会到岩画之美,这个小小的体验区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


讲解员在岩画拓片制作体验区进行示范



嘉宾和观众体验岩画拓片制作


  在用于制作拓片的复制品旁,陈列着部分岩画实物,讲解员细致地引导观众进行近距离的欣赏,通过这样的环节,也令观众增强了岩画保护观念。岩画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除了长期受到风蚀、日晒、雨淋及山洪冲击等自然力的破坏之外,人为破坏也加速了岩画损坏进程。岩画的保护是一个跨世纪、跨区域、跨国界的工程。这个特展同样也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呼吁:远古文化一旦失去,将不会再有。岩画的研究与保护,人人有责,任重道远。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8日。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民族文化宫 朔地恋歌 宁夏岩画特展 北地远古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