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刘巨德·钟蜀珩双个展巡展至山东
2018-09-03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作者:
文章分享至:

山东美术馆


9月1日,“浑沌的光亮--刘巨德艺术展”和“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巡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刘巨德和钟蜀珩二人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一对专注于艺术探索的伉俪。“浑沌的光亮--刘巨德艺术展”和“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是继中国美术馆和河南省美术馆后,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学术邀请展。


展览现场


这一系列巡展展出刘巨德、钟蜀珩在艺术探索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尤其是近十年来创作的精品。本次展出刘巨德的水墨、彩墨、油画、陶艺、雕塑精品和装置作品,此次巡展更是展出刘巨德近来新作,如彩墨《孔林》和雕塑、装置《响沙》《求雨》《生命的回响》等,展出作品150余件。钟蜀珩展出油画、水墨、水彩等作品近50件,反映了她在艺术上寻归自然、尽精微、抒广大的诗性之美。





展览现场


刘巨德1946年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蒙古族。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3年任云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1978年考取庞薰琹教授研究生,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进行比较研究,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钟蜀珩1946年生于辽宁,满族。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1973年至1979年在云南省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1979年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吴冠中教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展览现场


刘巨德、钟蜀珩深受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大家张仃、张光宇、庞薰琹、吴冠中、雷圭元、祝大年诸先生的艺术滋养,秉承老一辈艺术家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根系民间,魂接传统,面向当代的艺术理念。在艺术探寻求索的道路上,他们竭尽付出生命的情怀与生命的能量,他们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文脉的受益者和传承者。


刘巨德、钟蜀珩于艺术人生中追求超越小我,用诗境化的情境,幻美化的形式语言表达超越性的物象世界与精神世界。刘巨德笔下的茫茫草原、大漠驼影、云山驰骏、校园紫薇、黄河飞瀑、杂丛珍禽等,日常所见的自然物象和自然景观,在转化为画面视觉元素,形成画面形式意象时,融入了他的体悟。刘巨德的作品明显的呈现了一种学术的指向,即他秉承林风眠、庞薰琹、吴冠中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探索,承接传统魂脉,走向现代,比肩西方,融通中西。刘巨德在艺术上担当这一历史性的学术探索,展出的作品体现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成熟思考。也可以说,刘巨德的这批作品是进入当代以来,对这一命题最具有意义的回答之一。


展览现场


钟蜀珩是吴冠中先生的研究生,她追求“用意象的语言去表现精神的大美”。她的作品一如其人,静美整体,朴素纯正,在形式的感性显现中折射理性的光亮,在微妙的形色中深得自然之本,通过色块与线条的交互辉映令观者触摸到层次的厚度,体味到色彩的美妙,在轻松自如的描画中凸显平实朴厚的精神力量。


展览发布会现场


展览发布会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为刘巨德、钟蜀珩展览撰写的前言中谈到,刘巨德是“希冀从母体的故乡,到童年的故乡,再到文化的故乡,直至宇宙的故乡,以达到物质生命向精神与灵魂的飞跃。他诗化的妙语表达了内心的追求:‘我是一把土,渴望梦的种子降临,破壳发芽在土地里,种子含着星光的水泽,光亮闪闪……’”,他用“诗和梦寄托于艺术的表现,首先在情,情由心生。心借‘物’而抒发。他的物不仅是茫茫草原,大漠驼影,云山驰骏,校园紫薇,黄河飞瀑,杂丛珍禽,而是心潮律动与自然万象的神遇;是诗性遣怀与形式创造的融化。由此,他挥舞自制的长笔,迹化生命的感动,在平面上意造可以接天连地,通古达今的浑茫世界,在这主观的点线面和色彩的秩序中,恍如天籁的旋律充满张力,稍加点化,则形、意、神皆俱……”


人性的光辉--刘巨德、钟蜀珩艺术展


在刘巨德先生作品巡展北京站的开幕致辞上,刘先生提到自己导师庞薰琹先生时曾几度哽咽。庞薰琹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探索和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巨德先生是文革后庞薰琹先生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庞先生第一次上课就要求他研究老庄哲学,并要求他对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文人画与民间绘画不设界限地、整体地去把握和学习。刘巨德先生说他一生都在做庞先生为他留下的作业。在对老庄哲学不断深化的证悟下,刘巨德先生提出艺术是"替天行道"的理念,克除小我,追求与神性相应的大我。因此,他的作品都是"画道不画形",形千变万化,无定相,而隐含其背后的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体验到了道,则抓住了艺术的核心。刘巨德先生认为求变必须建立在知常的基础上,在共性之上自然而然生长出的个性,才是真正的个性。



展览现场


我们看到,刘巨德先生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体系。他的艺术世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也是展现当下生活的。他的思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是从真、善、美的人性中流露出来的,带有普世的价值意义。




展览现场


钟蜀珩先生与刘巨德先生是艺术伉俪,她还是吴冠中先生唯一的研究生。在二人巡展北京站的研讨会上,钟蜀珩先生一再表示画的不够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老师。真诚的态度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人。她的纯净、骨子里的谦逊都反映在画面上,她的作品晶莹透亮,在温情中散发着诗意。与刘先生注重思想思辩不同,钟先生更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并直抒性灵。她在文章中谈到看见傍晚秋风中洒落的叶而油然生出的感恩,让人感动。与她的人一样,钟先生的作品如一泓清澈的泉水,平凡中显出高洁。她用西方的油画材质,画心中的中国精神,那是一个温良坚韧的东方女性所特有的秘密世界。



展览现场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以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地演进。一是中国文人画内部产生的现代性,以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石鲁等为代表。二是中西融合或者说是西方艺术影响下的现代性,其中徐悲鸿、李可染等是融合西方的写实主义,而林风眠、吴大羽、庞薰琹、吴冠中等则是融合西方的现代主义。刘巨德与钟蜀珩无疑是当代中西融合之路的代表,他们都在导师的巨大光影外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刘先生对中西艺术比较研究颇有心得,他认为中国画是"以看不见的画看得见的",而西方绘画是"以看得见的画看不见的"。他的绘画图式语言正是打通中西的结果。钟先生则"寻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找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化掉中与西的对立,剩下的只是真与善的人性光芒。



刘巨德先生在展览现场




山东传统文化深厚,既是孔孟之乡,又有齐国道家的文化道统。如何让山东水墨在保持传统精神的前提下前行,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刘巨德先生提出的"常"与"变","回到源头"等都对我们颇具启迪意义。刘巨德先生为了在山东的这次展览,特意到曲阜孔林考察,创作了一幅神性弥漫的作品。我想,他在孔林的考察,应是与古人先哲在精神上的神会吧。刘巨德先生与钟蜀珩先生是艺术界的模范夫妻,两位先生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在艺术探索中相互扶持滋养。连同他们尊重师道的精神,成为艺术届的一段佳话。


祝贺两位先生,祝福两位先生。


山东美术馆馆长 张望


整理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刘巨德 钟蜀珩 双个展 巡展 山东美术馆 浑沌的光亮 寻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