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红岩》舞美设计原稿
熟悉话剧的人们肯定会记得上世纪60年代青岛话剧团在全国首次把文学作品《红岩》呈现在舞台上。在上海连续四个月的演出得到了空前票房,并引起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关注,与青话合作出版连环画册。上海戏剧学院胡妙胜教授评价话剧《红岩》达到了以虚代实,借声寄形的境界,该剧舞美设计摒弃了盛行的幻觉布景,而是用黑丝绒布的组合,平台,台阶,几样典型的道具,烘托着环境气氛。给表演提供了极大的自由,也留给观众想象的余地。这些成果都离不开青话舞台美术设计师沈凡先生。
沈凡1928年生于浙江桐乡,自幼酷爱绘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父母举家搬到上海,一边奉父之命学习法律,一边半工半读在苏州美专上海分校西画系学习自己酷爱的美术,受业于颜文樑、李永森先生。受进步同学的影响,沈凡也参加了当时学校里的社团,多次参加游行、演讲等学生运动,1947年,上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中,沈凡冲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他参加了革命,担任上海青年文工团美术创作员。后调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舞美设计。9月中旬,沈凡所在的剧院美术组接到一个光荣的任务,全体成员参与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并亲眼见证了建国盛况。
1956年来到青岛参与组建青岛话剧团,担任舞美设计工作。1957年政治风浪给沈凡先生造成不堪回首的辛酸,但没有阻止先生对舞美事业的一往情深,在后来的30多年里,沈凡先后创作了《敢想敢做的人》、《最后的窗户》、《马兰花》、《希腊棺材之谜》、《渔人之家》、《香玉》、《长辈》、《绿荫下》等五十余部话剧舞美作品,风格从写实、写意到简约空灵,给演员和观众制造一个个心灵交融的空间。
光阴易逝,八十多岁的沈凡献身艺事已近六十载,始终保持着对戏剧的情愫和对舞美事业关心,开始转向丹青水墨的探索,一幅幅墨韵写意可以品味到一位耄耋老者的创作激情,令人企羡。愿这位德艺双馨、淡泊名利的长者福寿康宁,青春永驻!
(沈凡: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山东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舞美学会顾问,青岛市文联名誉委员,青岛戏曲家协会顾问。)
以下是沈凡先生不同时期的舞美设计原稿和水彩风景写生
30年代的老电影明星黄宗英兄妹送给他的著作《卖艺黄家》
沈凡先生的大名已被收入《中国美术家名人录》、《美术辞林舞美篇》、《中国艺术家大辞典》。他为我市乃至中国美术事业贡献了大半生的心血。古稀之年仍在艺术园中默默的耕耘着,使人敬佩。主雅客来勤,画友们时常来到他家与之共同切磋画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黄宗英女士他三哥黄宗江也都与他有着密切的交往。我衷心祝愿他,能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春天里,健康长寿!创作出更多更美新时代地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