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从肖像画里看秦淮旧事
2017-01-14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柳如是画像局部

 

董小宛画像局部

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明清人物肖像画中,有秦淮八艳中寇白门、柳如是和董小宛三人各一幅。这幅画有的表现人物性格,有的表现人生片断,真实反映了主人公的性格和气质。她们出名不仅仅因为姿容俏丽,才艺超群,更在于她们虽堕入风尘,却具备独立人格,并在明清更替之际表现出难得的民族气节。她们的故事虽不乏野史、传说和附会,但她们身上的勇气、侠气和义气,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传统歌妓形象不可同日而语。

寇白门:匹马南归为自由

《校书寇白门湄小影》绘于清顺治八年(1651),由“金陵八家”的樊圻和吴宏两位合作。“寇白门本名寇湄,这是她在世时的肖像,人物由樊圻所绘,形象由水墨简笔勾勒。寇白门一身简朴素装,端坐树下若有所思,显得端庄恬静;补景由吴宏完成,寇白门身后的老树枝干雄强,面前一道缓坡一湾流水。“金陵八家”的绘画风格粗简而刚猛,在浓重的背景中,寇白门只留下淡淡的倩影,似乎在暗示着她刚强的性格和飘零的身世。

最早记载秦淮八艳故事的《板桥杂记》中,形容寇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能吟诗”,然而性格刚强而不圆滑。崇祯十五年,17岁的寇白门嫁给了声势显赫的保国公朱国弼,朱国弼为显示威风,派5000名士兵手执红灯,从武定桥沿途肃立至内桥朱府,成为南京最隆重的迎亲场面。然而朱国弼并非感情专一之人,因此寇白门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后明朝灭亡,朱国弼被迫迁入北京,并被清廷软禁。为了打点保命,他想卖掉所有歌姬婢女。这时寇白门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勇气和魄力,她对朱国弼说:“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以万金以报公。”随后寇白门骑着马带着一名婢女,在兵荒马乱的世道中千里迢迢返回南京,很快筹集了两万两银子,使朱国弼得以释放。朱国弼见她如此神通广大,又舍不得放走她,但寇白门却说,当初你替我赎身,如今我帮你赎命,从此两不相欠。

《校书寇白门湄小影》画的,就是她重获自由后的生活,画上名家题记累累,其中就包括《板桥杂记》的作者余怀。据记载,寇白门回到南京后,修筑亭园,广结宾客,与文人墨客交往,酒至酣处,或歌或哭,俨然侠女模样。画中的寇白门,娴静而又落寞,英雄白头和美人迟暮总会让人心生感慨,然而无论是前半生的风光还是后半生的飘零,都无法掩盖她短衣匹马、千里南归的英姿。

柳如是:刚烈侠义“女汉子”

在历代才女中,柳如是的画像最多,目前存世的至少有15幅。南博所藏的《河东君初访半闲堂小像》祖本出自钱谦益的学生顾苓。“河东君”是柳如是的代称,半闲堂应作半野堂,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东林领袖钱谦益在常熟的居所。画面上柳如是眉清目秀,温婉灵秀,戴巾帽穿儒衫,女扮男装。这幅画绘制的是柳如是第一次去半野堂拜访钱谦益时的形象。崇祯十三年冬,柳如是打扮成书生,乘船来到常熟拜访钱谦益,一方面是来谈诗论文,另一方面也是要给自己找个归宿,这种女性主动追求爱情、把握人生的举动,在当时堪称叛逆。一年之后,60岁的钱谦益以正妻之礼娶了24岁的柳如是,这段婚姻虽然备受

时人诟病,以至于两人出行时,船里经常被砸得满船砖头瓦块,但从两人的诗词唱和来看,他们的生活还是挺幸福的。

再后来,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曾任南明小朝廷礼部尚书的钱谦益跪迎清廷,这位曾经口吐豪言标榜气节的东林党魁名声扫地。野史记载,夫妇二人相约投水殉国,没想到钱谦益以“水冷”为由退却了。事情真假虽难考定,但钱谦益后来还是到北京在清廷当了半年的礼部侍郎却是史实。

人性的复杂远超简单的忠奸判断,钱谦益“退休”后,夫妇二人结交并收留了不少反清复明义士,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复明领袖、大儒黄宗羲,钱谦益甚至还为郑成功攻打南京而积极联络。因为这些秘密活动,钱谦益两次下狱,在家人不敢出头的情况下,柳如是两次一路随行照顾丈夫,一方面上书官府请代夫死,一方面游说故旧新知,变卖家产打通关节,使得钱谦益转危为安。钱谦益作诗感激柳如是:“从行赴难有贤妻”。南宋洪迈曾这样评价这位英烈女子:能够以义断恩,以智决策,斡旋大事,视死如归,那么和烈丈夫就没什么区别了。

柳如是的死,同样刚烈。钱谦益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柳如是办完丧事,因族人索财相逼,悬梁自尽,用生命完成了对世俗的最后叛逆。

董小宛:拼得一命酬知己

秦淮八艳中,身后传说最为离奇的要数董小宛。在民间传说中,她被送进皇宫,成为顺治皇帝最钟爱的董鄂妃。南博所藏《临董小宛小像野桥嘱琴生周序》里,董小宛侧身低头,手拈兰花轻轻嗅闻,面容温和柔顺,但在平静的表情中,却有一丝心不在焉的浅浅忧伤。此画原归清代画家凌霄所有,他在题跋中写道,自己从南京珠市购得萧尺木原作,借给周序临摹,其中这一幅最得神韵,因此被珍藏。萧尺木是与董小宛同时代的画家,因此这幅画中董小宛的形象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也与史料中董小宛贤良淑德的形象比较吻合。

董小宛外表柔弱内心强大,勇于追求爱情。她两次追寻冒辟疆,一次为躲避强盗3天没吃饭,一次遇上风浪差点葬身江中,但冒辟疆却因为种种原因拖拉,最后是钱谦益帮董小宛还清债务、除去乐籍,并送至如皋冒家,才成就了这段姻缘。

冒辟疆在《梅影庵忆语》中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与董小宛共同生活的9年中享尽了。洗尽铅华的董小宛真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料理账目、教育晚辈、学习女红、烧得好菜,与全家老小相处十分融洽,同时还和冒辟疆在水绘园内宴请宾客、观月赏月、吟诗作赋,日子过得既甜蜜又有情趣。

然而所有的温馨幸福都被家国倾覆碾得粉碎。清军南下后,身为复社骨干的冒辟疆也曾参加抗清斗争,但最终失败,一家人一路南逃,历经磨难,此时董小宛显示出过人的机智和胆识,尽力保护家人。战乱后,冒家回到如皋,日子十分艰难,冒辟疆又身染痢疾和虐疾,董小宛寸步不离陪伴照顾,自己却积劳成疾,最终在28岁那年因肺病去世。

研究这批明清肖像画的南博古代艺术研究所张蔚星认为,明代末期,社会富庶而宽松,人性得以解放,它造就了秦淮八艳独立张扬的个性。而清初国家覆灭之际,这些既有才情又有志气的女子,成为文化和政治的双重符号,表现出她们令人敬佩的气节和操守。南博所藏的这三副肖像画,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的体现。(文:王宏伟)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肖像画 秦淮旧事 南京博物院 柳如是 董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