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国画之新的研究
2017-01-14 来源:新闻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作画之本旨

绘画占艺术之重要部分,艺术为人心理想之源泉,借自然界之景物,而涌出流露,以表现其美感者也。易言之,即人类情感的具体表现。吾人生而具知、情、意。道德为意志之产物,而导吾人入于善之途。科学为智识之产物,而引吾人入于真之途者也。艺术则为感情之产物,而使吾人入于美之途者也。真善美虽三道,实则异途而同归。且高雅之艺术,多蕴藉之妙,旷世之概。使人对之,发高尚之美感,忘现世之烦闷,正可调剂社会之恶浊,涵养个人之心灵。然则岂可视艺术为小道,而以绘画为雕虫小技,不足重也哉。惟艺术既为情感之表现,吾人作画,应有主观的情调,存乎其间,不可专事客观,而为自然之奴。盖树也石也一切自然之物。不过吾人借以表现我情感之材料耳,树石之外,笔墨之内,应有意趣与真理存乎其间焉。倪高士尝谓其作画不过草草数笔,聊写我胸中之逸气而已。此语最可玩味。要之吾人作画,既取材乎自然界,固不能离自然过远。然不仅求形下之真,更当求形上之美,以求表现我之性灵,是作画之本旨也。

国画衰退之原因

近时研究国画之徒,大都专事传模移写,为衰退之一大原因。画家衣钵相传之法,往往专使学者服膺其师一家大画法,不便于旷观古今名迹,参考各家画法,以广其见。且学者亦不知画学之渊博与其真谛,随意习之,得一知半解,即不求上进。偶有好古之士,亦始终习一派一家之笔墨,终身为其桎梏。且党同伐异,不能虚心以求,无诚心诚意互相研求之习,已不能独立门户,而反视变法为野狐禅。夫世无万世不变之法。学派沿习,积久弊生,知其弊而不能变其法,是安知穷则变,变则通之理哉。且也近代师石谷之徒,日见其多,然徒求其迹,而不知石谷之所师,即得其形式,亦犹石谷画之印刷品耳,乌足贵哉?况并其形式之未能得,而犹曰吾师石谷,是石谷之奴隶,石谷之罪人也。岂知艺术可以发挥个性,振起独立之精神耶。

政治与社会之情况,影响于艺术者极大。近数年来,战乱频繁,使人无安心习艺之时。而功利之说日盛,亦蒙其害。且社会无真实之赏鉴家。即有真艺术家,亦不能露其头角。而一二自命鉴赏收藏之士,有真知灼见者绝鲜。薄今人而厚古人,价高名古,什袭珍藏,转相矜诩。而画之精粗,品之真赝不问也。不肖之徒,因是仿制作伪,借以牟利。甚有以画家自命之辈,亦传移模写,鱼目混珠,且私以语人曰,此为余所仿制,某也精于赏鉴者,且亦视为真本,自诩其乱真之能,以为得意。吁,是何以异乎窃盗者之自矜其狡狯耶?然谁实致之,不能不归罪于无知之鉴赏家矣。方今统一初成,百事维新,学校教育,亦渐能注意艺术。今后习画之士,或可以得完备研究之所。而亦深愿吾人心理之能革新,有真正之鉴赏家出,乃能有真实之艺术家生焉。至若青年学子,惑于西画写实之逼真,而不解国画之真趣,因此习西画者多,而习国画者日少,是亦不可谓非国画衰退原因之一也。

习笔墨通六法

古今名人论画法之说极多。研究之初,自宜依法练习,积久工深,经验自得。所谓八法者,一以笔端注之曰点。二以笔直往而触之曰捽,仿佛乎点而用力曰擢。四侧笔带水引之曰拖,淡笔横臣惹而取之曰皴。以水墨泽而抹之曰刷。淡墨重叠六七次,加而深厚之曰斡。擦以水墨,再用笔拭,而淋漓使人不知数十次点染者日渲。余意再加勾、画、写、描、擦、劈、染、衬、清、分十法。习而熟之,则用笔用墨之能事尽矣(用曲线描而见力者曰钩,用直线引笔分界曰画,似作隶篆似行草书随笔划来之曰写,用干笔触而摩之曰擦,用有力之笔自上而下势如利剑以破山石曰劈,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墨与水作烟光云影使全无笔墨踪迹曰染,露笔墨踪迹而成云缝水痕曰渍,瀑布有就缣素本色但以焦墨晕其旁曰分,山凹树隙微以淡墨滃溚成气以显出其主的之物曰衬)

六法者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傅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是也。骨法以下五端,可以学而成。气韵必在生知。然艺术之本质,即在气韵,画家正宜默契神会,终身注意之耳。至若用笔之正锋侧锋,各有家数。倪高士、大痴俱用侧笔,山樵、仲圭,俱用正锋。然用侧者亦间用正,用正者亦间用侧。正锋易浑厚,侧锋见灵松,要在人之善用焉而已。

慎择古法以为入门之径

既知笔墨与六法之大意,可进而师法古人,以为入门之途径。然自古名家,何可胜数,各立门户,笔法不同。而我人性格,自亦各异,物各有嗜,未能强同。择古人之与我个性近者而习之,则自事半而功倍。苟习之不察,误择古人之与我个性不相同者,则自事倍功半。而曰我性之不近画,不能习绘事,实自欺耳。盖精密者使之习粗率,豪放者强之学细屑,未有不索然乏味,望而去之者。然适其性者习之,正可以为入门之途径焉。

研究各家画法以为参考,并矫正个性之偏以补其短

学者既就个性之所近,择一家法习之,以入其门矣。更不能不研究各家画法,历代画家师承授受之所自,画法变迁之原因。门户既成必各有是处。

广访前人之佳作,悉心研究,始能收众人之长,而集其大成。石谷尝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之气韵,乃为大成",即斯意耳。且豪放之短者粗率,精密之偏在细屑,不矫正其偏,终不能补其所短。壮健这作,正可补精密者之短,而免其细屑。精细之品,适足矫豪放者之偏,而去其粗率。初则因其材以诱之,继则察其缺以补之,基础既固,自易上达。

崇个性师自动化友古人

既明古人各家画法之不同,宜比较其得失,舍短取长,以为吾用,是进而以古人为友矣,不拘于古人成法,不专事模仿,不为古人之奴。盖欲学古人,不可不知古人之所自。学四王,当先知四五之所由出。学明人画,须先知元人笔墨。师元人画,必先知宋人迹。师宋人,尤须知唐人作风。取法乎上,始得乎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岂能真知?师古人不当专师其迹,宜先师其意,以明古人之所以古人。且古人以造化为师,以吾心为法,天然图画,多入古人粉本,则何尝不可以吾之画材耶。苟能精密观察自然,则虽一花一木,辨其枝叶之异同,详其生态之情况,既得我心,自能应手。然我自有我在,当以我心为法,则我之个性始能自然流露于画面,而不失作画之本旨。故曰崇个性,师造化,而以古人为友,三者不可偏废,则庶几乎可以近道矣。

书画相通

我国书法始于象形,书画起源本已相通。三代秦汉魏晋以来,书家辈出,笔法完备,都可通之于画。元赵松雪自题竹石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柯九思论画竹:"写竹干有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南唐李后主用金错书法画竹,王黄鹤亦用篆隶法杂入皴中。盖能寓书法于画法,则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在画之范围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深学养而广见识

董文敏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可以与论画。甚矣!画道之难言也。我人既知表现性灵之可贵,则读书以养我气,增我识,高洁我性情,涵养我道德,不可以忽也。且不仅古今中外之文哲之学,与艺术有密切之关系。且不仅古今中外文哲之学,与艺术有密切之关系,即研究科学之书,亦未尝无有补画道者也。盖作者之学养深醇,感想既高,画品乃神,而反观者所起之情,亦能向上。有高尚之思想,然后可以言表现个性,然可以言我以心为法也。我人既知以造化以师,不可不行万里路以广我见识。游历天下名山大川,遍观自然之真相,使宇宙雄奇秀丽之象,悉入我目而印我心,然后丘壑罗胸,信手写来,无不气象万千矣。

形似与写意

盖尝论之东坡诗云:"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乃玄妙之谈耳。若夫初学,舍形似而骛高远,空言上达而不下学,则何山川鸟兽草木之别哉。若仅拘拘于形似,而形式之外,别无可取,艺术之意味处又何取。然粗心浮气轻妄之辈,任意涂抹,以丑怪为能,以荒率为美,不究形体,不依规矩,以自诩于文人画之列,则亦自欺欺人耳。自来画家均以形似为能,而文人作画,偏于写意,以不求形似为贵。实则即文人画之不求形似,其画树何尝不似树,画石何尝不似石。所谓不求形似者,其精神不专注于形似,而性灵感想借以发挥,其精神超乎物体之外,而寓其神情于物象之中。非若画工之钩心斗角,仅形似之是求耳。吾故谓以客观的现实为基础,而以主观的理想完成之。不去形似过辽而以写意出之,其或折衷之论欤。

世界观念

方今中西学术沟通之期,研究任何学科,不可无世界观念。自19世纪以来,绘画中心,集于法兰西,古典派、浪漫派、自然派、外光派、写实派、印象派、新印象派等,派别繁多,有百花缭乱之盛况。都以科学之理,研究光色与空气,其于物象体验入微。盖欧西学科中,透视学可以明远近之理,投影学可以知明暗之分,光学可以悉色彩之原理,色彩学可以详调色之法。凡是皆以西画之要素,亦大可为我国画法助他山之助。而明乎此,则绘月者未尝不能绘其明,绘雪者未尝不能绘其清矣。迩来西洋画之后期印象派,则又注意于力及线与形势,并倡言表现个性,不重客观,专任主观,则亦渐思摆脱写实之桎梏,而渐趋写意矣。殆亦感受东方作风之所致。是亦不可以不知也。

自立门户以成其学

古之画家,作者如林,指不胜屈,而能传之久远,足为后世楷模者,要皆别有见地,各能独辟蹊径,自立门户。故吾入学画,苟专功练习,不欲超越凡庸,力争上流则已,如欲专心致志,造就有成,思与古名大家,相为颉颃,则既法古人,复师造化,并能崇我个性,且知书画相通之说、明光影明暗科学之理,究形似写意之得失矣。必也进而创为一格,自立门户,然后可以完成其所学矣。

1928年在苏州青年会暑期学术讲演会讲演稿。刊:《新闻报》19281022-24;《中国画讨论集》,立达书局193210月版;《民国丛书》第三编,大光书局,193511月版;《近现代中国美术论集》,(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16月版】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书画相通 国画 国画衰退 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