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油画)肖 谷 160×
展览城市:北京
展览时间:9月18日至22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北京画院、新民晚报
协办单位:罗浮紫艺术典藏
承办单位:北京画院美术馆
展览介绍:
人物名片
肖谷,1958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我以我心追“东庄”
肖 谷
我真正开始油画创作始于上个世纪的1998年,这是在我经历了近20年的版画创作、绘画材料研究、美术理论学习、美术活动组织等工作后的选择。我认为油画有一种坚实的塑造力,而这种塑造力与我内心追求的历史感和英雄主义有着一致性,于是,我决定画油画。那年我已41岁,刚过而立之年。
越一年,老天安排似的,我去了离上海万里之遥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挂职,阿克苏地区的一部分辖区古时为西域丝绸之路要冲,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龟兹国”所在地。在西域工作的3年里,我创作了近50幅油画作品及大量速写。
记得有一幅题为《弥勒会见记》的油画是我在涉猎了大量有关西域历史和中亚文献、中亚细密画,特别是多次朝拜了举世闻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后,塑造的一位能与历史勾连的艺术形象:我将古代回鹘文佛教写本文献的奇特形制作为背景,以西域出土的汉代织物纹式作为地毯,整个画面用圆拱型作为构图形式,由于回鹘时期的绘画崇尚红、黑两色,于是我在画面色调处理上以偏红的地毯、人物服饰的黑色和背景回鹘文献的土黄色加以定位,使其有一种强烈的古代西域风格。同时我在油画颜料中掺入西域特有的网目极细的沙子,使画面有一种浮雕感。
我将这一感受以《瀚西域 西域憾》为题发表在了2004年10月7日的《文汇报》上。不久,朱乃正、冯远、许江、闻立鹏、王镛、龚云表、陈强等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为我写了文章。
我创作《东庄图》的起因非常偶然。2005年春,一位很重要的评论家对我说:“你的这种硬朗、厚实、干糙的风格和材料的运用与西域题材很吻合,不知画其他题材是否适合,可能有难度。”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当时的创作重点和研究方向。审视的切入点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艺术风格、创作题材和材料运用的关系,也就是说艺术风格和创作题材与材料运用一定是统一的吗?二是对我自己而言,艺术风格和创作题材的维度究竟有多宽?在这一思考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对创作题材维度的思考过程中,勾起了我很早很小的时候就有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国古代文人和自然之间的那种和谐关系是我非常向往的,我想起了自己青年时代(大概1973年)所购买的明代沈周《东庄图》。此书由文物出版社1972年出版,当时是作为“文革”时期的批判材料。
于是,我将《东庄图》按比例放大成
不料想《东庄图》这一创作项目,一晃8个年头。8年来,曾有过许多名家、大家来看过和指导过我的创作。国画大师陈佩秋先生曾专程到我的画室,陈先生以为:这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和中国画的笔意演绎《东庄图》,很是有特点的,并从中阐发了有关明代绘画与五代、两宋绘画的传承关系,这对我的启发很大。目前,我已创作完成《东庄图》21幅,但这只是我画该项目的第一个阶段。其中,有几幅作品我将重新画过,因为我在创作与考证过程中渐渐知道,《东庄图》是沈周从“细沈”向“粗沈”转变时期的作品,所以,要将所有创作的作品回到“细沈”向“粗沈”过渡时期的风格之中。第二个阶段将会有个《东庄图考》的成果。
8年间对《东庄图》的研究,让我领悟了《东庄图》显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因此上“寻找东庄”就是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