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尹欣:一个旅法艺术家受挫的归国梦
2017-01-15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崔各庄艺术区的残垣败瓦。

“如果不是这个事,我们大家都不会认识。”尹莉是旅法画家尹欣的姐姐,在尹欣面临被拆除的画廊里,尹莉向时代周报记者展示了一张11家租户聚会的照片。

尽管只有11个租户,引发的影响远不及三年前的“暖冬计划”,但崔各庄国际艺术区面临强拆的事件,在近年的北京艺术园区拆迁事件簿上又添了一笔。

时代周报记者来访时,尹欣画廊两边的工作室已经瓦砾遍地,精瘦的钢结构裸露在北京暴烈的夏日阳光之下。

“目前被拆的这两家,因为他们刚好租约到期,碰到拆迁就赶紧搬走了,政府的人也故意挑了这两家已经腾空的。”尹莉说。

85日至今,崔各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已经遭遇了两次强拆,据租住的艺术家们回忆,两次都是崔各庄乡政府组织了100多人戴着钢盔浩浩荡荡进场,以“帮助拆迁”的名义。强拆的最终期限是8月底,拆迁方称,如果租户不自行腾空,到时会有专人帮助腾空,但不保证没有损失。

二十多年后回国路

画家赵能智、叶永青,行为艺术家马六明等人是崔各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最早的签约者,至今已有两年时间。但直到面临强拆为止,这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艺术区只租出去一半。

艺术区由两排从建成到投入使用还没超过三年的房子组成,是诸多有名的艺术区如798及其他博物馆的周边地区,与草场地、环铁两大艺术区相距不远。

选择在此处开办工作室,首先考虑的便是这种“艺术氛围”。

“当初选择这里,也只为了有一席之地。”人在法国的尹欣在电话采访中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更重要的是,这是朋友介绍的地方。

最早为崔各庄艺术区强拆事件发声的就是尹欣。Yin Collection是他开设的画廊,画廊有一间外厅、一间内阁,里外均铺设红色丝绒墙面、黑色吊顶,还有法式壁炉。

817日,尹欣通过旅法艺术策展人、“暖冬计划”策划人肖戈的博客发布了一篇题为《宿命》的文章。这位在上世纪80年代末辞去大学工作闯荡出国的艺术家如此讲述自己的回国经历:“多年来不少友人劝我回国,我一直琢磨着如何回去做件事,踌躇满志历经千辛去年把一个集装箱的欧洲古典油画运回北京,现在都已布置上墙……返回巴黎后我将照片发在Facebook上,立刻引起了法国朋友的羡慕和赞叹:在中国?是的!在北京?是的!了不起呀大家都去北京,那是将来的艺术大都会……他们许多都从未到过中国或是许多年前的印象,现在是时候了,请他们来参加北京的晚会,让他们看看中国的强大看看北京的现代,艺术繁荣生活时尚……”近年中国艺术市场异常繁荣的巨大吸引力加上朋友的热情推荐,让尹欣也终于带着“梦”回国,不想“刚一进门就已经夭折”。

“记得电影《卡桑德拉大桥》里犹太老人在点炸药列车时说,当年我逃离这里,今天命运又将我带回这里,葬身在这里。”尹欣给文章一个这样的结尾。

820日,尹欣再次发文,这是一篇他四月时的日志:

这绝对是件值得自豪的事,一直梦想有一个空间可以完整地展示我的藏画,现在终于实现了。这里不是卢瓦河边的城堡而是尘土飞扬的崔各庄,不是伯爵贵族家的沙龙而是自己的个人展厅。一年前的今天有这想法之后便租房,装修,运画,布置等等,和家人一起不懈地努力,在经历了对装修工们的反复监督,物流公司的敲诈与周旋,海关的盘查和粗鲁验画,以及朋友的支持,他人的冷眼之后,现在终于完成了!……挂正了最后一幅画,调整好最后一束光,掸尽最后一粒尘土,放好一盆鲜花。……我知足了。

还没开始就要被拆

如今,受邻居被强拆的影响,Yin Collection的地板已经翘起,房顶也不同程度脱落,墙壁布满很多裂纹,连大门也很难关上。

“我耗费心血和情思,设计具有欧洲城堡和博物馆装饰风格,目的在于以特别的光线和环境烘托适合西式古典油画鉴赏的氛围。”尹欣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更让人瞩目的是,尹欣从法国运回的上百幅油画摆满了整个墙壁。这些画曾在上海美术馆展览过,以metamorphosis(变形)作为主题,在尹欣笔下以东方元素重绘西方古油画。尹欣说自己曾试图以这些体现他收藏之心和技法钻研的作品为中国当代油画“做一些事情”,提供一些学术层面的研究途径和交流。

“这些画,是我设定的前现代的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时期,将那个时代人物的精神面貌借助西方技法重塑出来,重新开辟对过去的中国的别样想象,在以前没有人做过相似的事情。我称之为艺术创举。”

这些油画要进入中国也算是历经波折

“油画是从伦敦出港,青岛到岸,运费就十几万了,到了青岛,就被卡住了。”尹莉回忆说,“本来这些都是旧画嘛,海关检查后就说是文物,要找文物局批文,关税标准也要提高,好像最后也给了十几万,更为麻烦的是我还要去跑文物局,完了之后还要找单位帮忙接收,因为规定不允许个人接收文物,这批画就只能在青岛停留了好几个月,仓储费也花了两三万。”

忙碌奔波之后,油画可以进来了,检查后却发现丢失了好几件。

但这一切没有让当时的尹欣气馁。

尹欣继续进行着他的计划,包括把画室作为西安美术学院的实习基地,也准备在明年的中法文化交流年在画室举办酒会,邀请法国朋友来京,但这次拆迁的打击让他气馁了。“算了,就是水土不服,已经灰心丧气。就此作罢了吧。”尹欣说,“此后我也不想再继续了。这件事反而让我更清醒,不要像之前一样还怀有一些对曙光的企盼。”

“水土不服”指向的或许并非他本人的处境,而是油画的境遇,尹欣旅居海外多年,并没有将事业重心挪至国内的打算。在香港也有画廊的他,只是希望在北京,在姐姐的照料下,维持一个有亲情和国土支撑的,可以寄托他多年来心血的居所。“我觉得北京和西方世界的都市是很不一样的,上海的那种小咖啡馆,还有殖民地风尚,我也不太需要。

尹欣说自己“偏爱这处有着坚硬土地,粗糙硬朗的,与西方不同的‘中国灵魂和心脏’”,这个临时居所是他的中西交汇作品回归本土的第一步,刚刚装修好,就已面临挖掘机和推土机还有大拨的帮助拆迁队伍。“还没开始,就要被拆,人生戏剧化如此,也是艺术家选择的一种必然。我经历了大风浪,倒没什么,只是把姐姐卷入,她那么平静的一辈子,人老了反而颠沛流离,十分过意不去。”

“法国巴黎不是这样的,流浪汉可以随便找一间空屋住下,没人会赶走他。”尹欣说,“巴黎的艺术兴盛与其对待艺术家的保护态度或许不无关系,即使商业市场不如英美发达,但对于艺术家的宽容和尊重是有的。”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国际文化 尹欣 旅法艺术家 归国梦 崔各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