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9月12日讯】近日,据媒体报道,作家莫言在微博发表声明称近期坊间流转的以及在多次拍卖会上出现的所谓“莫言书法”、“莫言手稿”大多非其所作。这条微博很快引发网友关于“仿冒名人字画泛滥”的热议。对此,专家称,关键是进一步完善法律和监管,遏制制假、售假、拍假泛滥的现象,引导大众的收藏行为回归理性,净化市场。
“名人书画”仿冒多 非止莫言一例
针对父亲的书法、手稿等被大量仿冒一事,莫言女儿管笑笑只是简单回应称,市面上哪些作品为仿冒品还在了解中。谈及近日有报道称“莫言书画作品代理人”周建正计划与北京一家知名拍卖机构联合拍卖12幅莫言书法,管笑笑表示不知情:“父亲没有书画代理人,我也不认识这个人。”
其实,“名人字画遭仿冒”远非莫言一例。据媒体报道,原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徐善是傅派山水的重要传承者,其作品与傅抱石画作风格神似。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制造假画的团伙,购得徐先生画作后,以专业手段做旧后冒充傅抱石作品。
拍卖会出现的齐白石作品也以赝品居多。据新华日报消息,齐白石家人及弟子曾统计过,目前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齐白石作品总量不会超过1万件,然而据雅昌网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齐白石作品上拍量约2.5万件,远远超过真品存世量。业内人士估计,真正流入拍场的齐白石真迹为千件左右,其余九成以上都是赝品。
除去这两位书画大家的作品频遭仿冒外,古玩市场上,著名画家启功、沈尹默、于右任等高仿作品也频频露脸。
书画赝品频现 利益驱动或为首因
名人书画仿冒品频现市场,究其原因,一是利益驱动,二是收藏者缺乏相关鉴别知识,三则归咎于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有专家称,“名人书画”赝品多或因收藏者的投机心理。自2009年以来,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性质由收藏为主变为以投资为主,许多投机性的资本大量涌入拍卖市场,以求手中的资金保值增值,却并不具备基本的收藏常识和鉴别眼光,大批的赝品因此找到了买家。
其实早在2005年,《文物天地》就载文剖析“名人书画”仿冒品的泛滥成灾的原因,既因为一些画商不顾自身在艺术市场上应有的社会道德和职责,而知假售假,也因为国内各地的书画艺术市场至今缺乏一个权威性的鉴定机构,来统一裁定艺术市场上书画售品的真伪性,使得制假售假者有隙可乘。对已经发现的制假画、售假画事件,由于处理时无相应的法规参照,往往致使处罚打击不尽人意。
对此问题,北大教授朱良志从学术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称,现在上拍的中国传统古书画赝品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是买卖双方对古书画缺乏研究,没有能力做鉴别。
如何防范书画市场? 专家:关键在于完善法律监管
面对名人书画赝品泛滥的现象,有专家指出,这实质是对文化本质的大肆掠杀,利用“名人效应”追求高额利润,却堂而皇之冠以“文化艺术”的名号,一味追逐利益只会令道德诚信和品格底线的基石坍塌。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或许不能只靠道德监督。知名收藏鉴赏家刘文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称,收藏主要是鉴赏研究,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书画收藏”的过度投机问题,关键是进一步完善法律和监管,遏制制假、售假、拍假泛滥的现象,引导大众的收藏行为回归理性,净化市场,才能促进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真正繁荣。
北京收藏家协会理论培训部主任刘建业说,当前对于艺术品收藏尚未有统一标准,如果能出台一部《中国收藏法》,对民间艺术品的收藏、流通等环节进行规范,情况或许会有好转。
中国拍卖协会一位资深专家则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拍卖行可对赝品实行“召回”制。目前我国对艺术品的鉴定方法主观因素都较强,因此即使实施了三级鉴定制度,也难保证所有拍品赝品全无。这时,实施赝品召回就有必要了。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