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手稿以文人或作品重要性来判断最保险
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建议:
中山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擅长现当代文学研究,对于作家手稿亦有涉猎。同时,他与国内很多作家交情甚笃,曾零距离观赏不少文学原稿。对于如何欣赏文学家的手稿,如何界定其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谢有顺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
手稿价值远超同一作者的书法作品
记者:作家或者学者的手稿有哪些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谢有顺:手稿有鲜明的个人印痕,既透露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书法风格,又可见证一部作品的原初形态。而且,手稿往往是作者最自然状态时的呈现,是作者性情的真实写照,所以,它的价值远超同一个作者的书法作品。
记者:最近几年手稿行情显著,相比书画陶瓷其他门类,手稿市场有哪些特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谢有顺:好的手稿其实很难找,尤其是进入巿场流通的名家手稿就更少了,属稀有的艺术品,而且之前它只是拍卖巿场中的小类,不成气候,也就不被重视。但作家手稿是因文而传的,文名越盛,他的手稿就会越珍贵。书画家很多因无文名,慢慢就被淡忘了,文人的手稿却会随文而传,会越来越受重视。
记者:现在市面上,民国时期的名家手稿最炙手可热,鲁迅、胡适、梁启超等名家手稿成争抢对象。在您看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谢有顺:民国时期的名家手稿存量多,而且那些文人生活更为大众所熟悉,流行是很自然的。手稿是要有信息量的,包括信札、手记,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和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人生活有关,这就使得手稿有了社会、思想与艺术等多重价值。
当代也有学识修养倶佳的大家
记者:相比民国,当代作家手稿不太流行,这是否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书写本身,学识与修养等。
谢有顺:艺术价值总是和时间相关,当代名家的手稿时间上离我们太近,所以容易被忽略。同时,从书写意义上说,毛笔在当代已退出了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钢笔字写得再好,也无法和毛笔相比。当然,作家和学者的学识、修养不足,也是一个问题。但也因人而异,当代也还是有学识、修养倶佳的大家的。
记者:在您看来,哪些人是“学识、修养倶佳的大家”?哪些当代作家的手稿最具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谢有顺:手稿有价值与否,和作家的名气相关,也和作品本身的重要性相关。比如,今天莫言的长篇手稿肯定就极具价值了。他的代表作《丰乳肥臀》当年发表在《大家》杂志,手稿经杂志社好几个编辑看过了,但我上个月还问过当年的几个编辑,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手稿去哪了。假如可以找到莫言这部最重要长篇小说的手稿,拍个千把万元肯定没问题吧!又比如,贾平凹的《废都》,因为太有名,又有“此处删去多少字”的悬念,肯定也极具研究价值。《废都》手稿在贾平凹自己手中,十年前就有人出100万元买,贾不肯,现在你加十倍价钱,他也还是不会出手的。
当代作家的手稿也是很难收藏到的
记者:收藏当代作家的手稿,是不是难度也特别大?
谢有顺:收藏起来也是有难度的,价值也不容小视。多年前,我听作家张炜讲过,有老板愿出巨资收藏一批作家手稿,50万元一部买一些名家的中篇手稿,结果问了好多作家,那老板最终一个也没买到。作家们都宁愿捐给文学馆也不卖,尤其是多数作家改用电脑写作后,手稿本就很少。由此可见,当代作家的手稿也是很难收藏到的。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