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葫芦上烙出福禄人生—走近民间艺术大师葛懋新
2017-01-15 来源:潍坊日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儿时玩耍的“蝈蝈葫芦”,曾在葛懋新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深深的印记。岁月飞逝,数十年后,心中的葫芦情结终于以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得以美丽绽放。

1957年出生的潍坊民间艺术大师葛懋新,他的葫芦烙画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善用纹络的明暗和颜色的深浅,巧妙地展现作品的层次,具有颇高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

葫芦情结--深深烙印由来已久

小时候,葛懋新的父辈会做一些“蝈蝈葫芦”,拳头大小,刻上纹络,用来养蟋蟀。葛懋新经常拿在手里把玩,放至耳边听声。

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葛懋新看到有户人家院子里的葫芦藤上结满了葫芦,甚是惹人喜爱,他不禁想起了当年的“蝈蝈葫芦”,于是,他开始尝试在葫芦上雕刻。由于葛懋新从小喜欢画画,有着很好的绘画基础,所以在葫芦上“作画”便有了先天优势,刻出来的葫芦有模有样,很受家人喜欢。意犹未尽的他,又去集市买了些葫芦,还在院子里种了几棵,逐渐走上了这条传统艺术之路。

随着葫芦刻画技艺的日臻成熟,葛懋新又开始研究技术要求更高、艺术效果更好的烙画。对于葫芦烙画来说,葫芦好比画纸,是作品好坏的第一要素。聊城是全国三大葫芦产地之一,为了找到更多更好的葫芦,葛懋新每年都会去四五次,亲自到农村挑葫芦。后来,葛懋新烙的葫芦越来越多,就开了一家店,因葫芦谐音“福禄”,故取名“福禄堂”.就这样,无心插柳柳成阴,葛懋新的葫芦烙画渐成气候。

烙画菜鸟--嬗变民间艺术大师

在葫芦上烙画和在纸上绘画有着天壤之别,刚开始,葛懋新掌握不好火候和力度,用电烙铁一烙,葫芦就糊了。直到他学会了用变压器控制烙铁温度,才逐渐摸到了门道。在满屋葫芦的房间里,在一次次的废寝忘食中,葛懋新的技艺突飞猛进。

在葛懋新的作品中,难度最大、最费时的要数“疙瘩葫芦”,也叫“金蟾葫芦”.“疙瘩葫芦”表面长满了杂乱无章的疙瘩,要想将这些疙瘩连贯成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绝非易事。葛懋新边构思边创作,有时候,实在找不到灵感,只能先搁下,可是心里始终放不下,一有空还是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半年过去了,四十多个古代童子形象终于跃然葫芦之上,每个童子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如今,葛懋新的葫芦烙画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他的烙画与葫芦自然形状完美融合、浑然天成,让人感觉“葫芦就是为画长的”.“紫气东来”将老子骑牛出关时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钟馗捉鬼”则采用粗线条和坚实的笔调,描绘出人物粗犷豪迈的外貌性格特点;“侍女图”通过柔和、纤细的笔法,表现了女子的温婉柔情和娇羞之态;“山水景色”大量运用中国古代水墨画的绘画技巧,一幅若隐若现的写意风景,仿佛把人带到了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年代。中国传统书画的水墨、线描等技法,讲究有明有暗,有深有浅,有粗有细,有重有轻,力求表现悠远清扬的神韵,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心构思--打造民间艺术经典

从事葫芦烙画十余年,葛懋新一共做了上千个葫芦烙画,并荣获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潍坊民间艺术大师等称号,多个作品获得省市重要艺术奖项。荣誉再多,褒奖再大,葛懋新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念,“无论是送,还是卖,我都绝不繁衍了事,一定要尽可能的完美,经得起考验。”

也许是对艺术的要求过于严苛,葛懋新到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传承人。“学习烙画不容易,既要有绘画基础和书法功底,又要有理解能力,有思想,有毅力。不过,我相信早晚能找到有缘人,将潍坊的葫芦烙画艺术传承下去。”

现在,葛懋新又有了一个新的计划,他打算将风筝、剪纸、核雕、泥老虎等潍坊传统民间艺术都烙在葫芦上,做成一个系列。在他的脑海中,一个个精美绝伦的烙画葫芦已经清晰可见:葫芦下边的肚子,用写实的笔法,真实再现民间艺人用传统方法制作工艺品的场景;上面的肚子,用艳丽的色彩,充分展现潍坊民间艺术作品的独特风采。整个系列作品摆在一起,俨然成了潍坊民间艺术的大荟萃。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民间艺术 潍坊 葛懋新 葫芦烙画 蝈蝈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