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传承路上走得铿锵有力
2017-01-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杨克胜(右)与同伴一起练习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发源于山东省商河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庆祝丰收,在黄河两岸载歌载舞,逐渐形成了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形式。现年67岁的杨克胜,是鼓子秧歌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居住在商河县孙集乡杨庙村。

杨克胜的家坐落在村西头,院落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见到笔者一行的到来,他热情地沏茶倒水,并从抽屉中拿出自己的奖状和照片,讲述起他与鼓子秧歌的不解之缘。

将秧歌扭进中南海

杨克胜自幼聪明好学、喜爱文艺,从小便跟着村里的大人们跑秧歌。1955年,商河县鼓子秧歌队赴北京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为家乡人民争了光。这件事对少年时期的杨克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代表队中打头伞的韩振玉,用其矫健的舞姿与高昂的气势征服了少年杨克胜的心。未满10岁的杨克胜拜在韩振玉的门下,主攻领伞舞的技法。

从那以后,杨克胜开始更加勤奋地学习秧歌艺术,一颗梦想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他期盼着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秧歌舞者,有朝一日代表家乡,到更大的舞台上为人们展示鼓子秧歌的魅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克胜终于迎来了鼓子秧歌学艺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19806月,他带领另外11名同乡,代表山东省赴京参加全国农民业余艺术调演,在中南海怀仁堂进行了演出。在本次比赛中,商河鼓子秧歌队获得了“最佳优秀奖”,演员们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参与了艺术纪录片《泥土芬芳》的拍摄。

谈及这次经历,杨克胜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我们先在济南训练,随后到北京演出,前前后后有两个半月。那是我第一次以秧歌舞蹈演员的身份代表家乡参演,还是在中南海演出,我感到无比自豪。”从此之后,杨克胜在每场演出中都会用心地表演。因为他明白,他的舞姿并不仅仅代表自己一个人,还代表了一个县、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

登得舞台,上得讲台

如果说代表家乡赴中南海表演鼓子秧歌是杨克胜从艺生涯的重要里程碑,那么接下来,杨克胜又创造了一项纪录。1996年至1997年,土生土长的庄稼汉杨克胜,连续两次登上北京舞蹈学院的讲台,为舞蹈系的学生们详细讲述了鼓子秧歌的历史、舞蹈技法。他精湛的表演技艺与朴实无华的语言打动了舞蹈学院的师生们,只要是他来上课,总是座无虚席。“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老师和学生与我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他们都会打电话问候我。”杨克胜得意地说。

自从艺以来,杨克胜参加过的大大小小演出约600场,且多次在全国和省里举办的民间艺术比赛中荣获大奖。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他不但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插伞派的技法,而且能够熟练掌握举伞派、扛伞派等鼓子秧歌不同流派的表演技能。

20107月,商河鼓子秧歌队亮相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再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表演了这项充满乡土气息和传统特色的舞蹈艺术。“把鼓子秧歌发扬光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接下来,我们不仅要在国内表演,还要把秧歌扭出国门,让全世界都了解中国的鼓子秧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杨克胜对笔者说。

为各村确定秧歌传承任务

目前,全商河县900多个自然村都有秧歌队,鼓子秧歌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在谈及鼓子秧歌的传承发展时,这位老艺人向笔者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秧歌,觉得不赚钱还费时间。但是这么好的东西如果丢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如今,当地政府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护这一民间舞蹈项目,而作为代表性传承人的杨克胜,更是为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花了一年的时间,针对鼓子秧歌的三大流派、72种风格、108种场阵,在保留各村秧歌特色的基础上,为各村确定了秧歌传承任务。2009年,杨克胜成立了杨庙村克胜鼓子秧歌艺术学校,现已培训了数百位秧歌学员。在2011年商河县鼓子秧歌大赛中,杨克胜的学员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此外,杨克胜还带领秧歌队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和展演活动。北京舞蹈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已经成为杨克胜鼓子秧歌队展演秧歌魅力的舞台。

当问及杨克胜能否表演一段鼓子秧歌时,他羞赧地笑了:“道具不全,俺就凑合扭一段吧。”杨克胜叫来几位同伴,他们持伞、鼓、棒、花等道具,跟随节奏舞动起来。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舞者们体态轻盈、步伐矫健。此时的杨克胜一点也不像年近古稀的老者,更像一位朝气蓬勃的少年。数十年来,杨克胜正是用自己的舞姿延续着鼓子秧歌的生命力和活力。尽管传承鼓子秧歌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文:刘美)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中南海 山东省 民间舞蹈 秧歌 杨克胜 泥土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