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黄公望书画院在常熟成立 张旭翁同龢亦生于此
2017-01-14 来源:吾艺网 作者:
文章分享至:

《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局部

中新网苏州5月29日电:29日,黄公望书画创作研究院在常熟成立,为常熟文艺界人士续写“大痴”山水梦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泼墨挥毫的优良场所。

  出生于常熟的黄公望号“大痴道人”,被列为元四家之首。他绘制的《富春山居图》有“画中之兰亭”的美誉,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屡遭劫难,清顺治年间遭火焚后成为两段。前半卷被定名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现通称“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向有“书画之盛,甲于江左”的美誉。书画艺术在常熟世代传承、名家迭出。古代有唐代的“草圣”张旭、元代的黄公望、清代的虞山画派创立者王石谷、楷书“为乾嘉后第一人”的两朝帝师翁同龢等,近现代有萧蜕、庞薰琹、江寒汀、陆抑非、李泳森等。其人其作,皆曾独领风骚于艺坛。

  常熟书画之风,于今更盛。改革开放以来,常熟书画家面对家乡山水风光的治理提升、经济建设的火热场景,焕发出了创作的灵感与激情。

  据悉,黄公望书画创作研究院位于当日启用的常熟市文艺交流中心内,由常熟市文联专门设立,将成为一个集书画研究与创作,同时又相互交流、发表、流通作品的平台。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余,长约二丈,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

  笔墨上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

  整幅长卷有起有落、有满有松、有浓有淡、有干有枯,树、石、屋、庙点缀其中,一层层皴染,使之相当有立体感和深度。宋代绘画讲究“三远”:高远、深远、平远,而黄公望将深远转化为阔远,使其意境更为从容平淡,因而得以成为黄公望传世最好的画作。之后又因为经历了明代大画家沈周、董其昌、邹之麟等人的大力宣扬、题咏,以至于被推崇到中国文人山水至尊的地位。

《富春山居图》组成

真迹

前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

《富春山居图》组成

仿本

 

名称:《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富春山居图 沈周临摹本》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的地位为何如此之高

  对于中国古代名画,一般人耳熟能详的传世名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但在文人画家眼中,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则被认为是登峰造极的“神品”。它不是繁华喧闹的世俗风情画,而是闲淡洒脱的山水长卷。更令后人为之着迷的是,它以清逸超凡的笔调,勾勒了中国文人内心隐匿的心灵家园,中国文人自古的清高,内心渴望与世无争的超脱境界。因此有人说,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一个最高峰产生在汉族知识分子受排挤的元代,元代最有成就的则当属“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又是凝聚其一生体悟的最精彩作品。如此三个之“最”,成就了这幅“登峰造极”的神品。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被誉为“元四家”,黄公望是其中翘楚。他仕途不得志,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看破人世,入全真教。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已79岁,他把毕生对山水画的体悟、思考、技巧都统统沉淀在这幅画上,因而成为他一生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被认为是上继南宗文人山水的源流,下启明清文人山水之先河,历史地位独一无二。因此可以说,它代表了中国南宗山水里的最高境界,以至于明代大画家邹之麟在这幅画的题跋里,称赞它是“画中之兰亭”。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