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出生于安徽寿县,自号“八公山人”,文学硕士。现任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艺坛书画院副院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著成《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获广东省第四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该书数次重印并再版。
《采天地灵气》
草书:陶渊明《饮酒诗》诗句
《福》
日前,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要求在中小学校语文、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设置书法课的消息,又一次将书法创作与欣赏的话题引到了我们面前。
什么才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从什么角度欣赏书法?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书法家?面对信息时报记者,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王世国表示:“合乎自然之道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一些人觉得书法很容易,觉得能在宣纸上用毛笔写字,抄一首诗就是书法作品。这实在是对书法的侮辱!从先秦开始,哪个文化人不会写毛笔字呢?但是能称为书法家的有多少呢?祝嘉《书学史》中所列的仅有2126人。”王世国认为,书法作品应当是书法家以熟练的书法技巧,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它表现出来的应当是一种气韵生动的生命状态。
审视书坛乱象:求奇求丑本末倒置
“今天的书法领域里面乱象丛生,全国皆然。仿佛遍地都是书法家。”王世国认为,由于社会不良习气的熏染,书法领域中也出现了这种不良现象。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因为一些人急功近利,想走捷径。他们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抛弃书法的艺术规律和经典样貌,以丑为美,以野为奇;甚至本末倒置,把书法变成了“背书”、“倒书”、“双管齐下”的街头杂耍。
对于如此糟蹋书法甚至糟践文字,王世国非常痛心。他说:“中国人原本有祖宗崇拜和文字崇拜,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中国人应当对文字保持敬畏之心。因为汉字凝聚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密码和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第二个原因是,今天的书法缺少像古代那样广泛的群众基础。”王世国告诉我们,从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史中,中国写毛笔字的人可达数十亿。这样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积淀,是任何其他艺术都无法比拟的。“过去人们都有对笔墨的认知和感受。在人人都能写毛笔字千万人中,你要想成为书法家,就只能是刻苦努力,孜孜以求。如汉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确,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而现在,曾是人们书写工具的毛笔被硬笔和电脑的键盘替代了。今天的大众是对笔墨毫无感受的大众,见到能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的人就十分赞叹,以为这就是书法家。”
造成今日书坛乱象的第三个原因是,现代人对书法艺术语言的认知缺失,失去了辨别美丑的审美标准。王世国说:“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并且由这个语言体系建立起艺术创作与评赏的标准。每一种艺术的语言还包含着它的技巧与样貌。你跳芭蕾舞,那就有‘劈叉大跳’、‘剪式变身跳’、‘吸腿转’等等。书法也是这样:过去讲点如高空坠石,竖如万壑枯藤;‘结字因时而变,用笔千古不易’;字要有力度,叫‘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等等。这都是对书法这种特殊语言的生动描述。现代人对书法艺术语言的认知没有了,这就失去了标准。实际上书法艺术语言有所谓章法、笔法、墨法、结字;用笔有方圆藏露,用墨有干湿浓淡,行笔有提按徐疾,结字有揖让开合。这就是它的一套艺术语言。”
因此,去年成立的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汇聚了全省书法研究和创作的精英,目标就是努力建立起书法艺术评鉴的标准,提高大众的书法鉴赏能力,引领书法创作走宏门正道。
王世国还举例说,一些画家经常也要写字送人,是因为觉得写字比画画容易。“其实这是错误的。书法与绘画一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你掌握了绘画的语言,并不等于掌握了书法的语言。恰恰相反,书法是中国画的基本功。”
欣赏书法之美,书道如自然之道
那么,应该如何评价一幅书法作品是好还是不好呢?王世国认为标准很简单:“合乎自然之道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虽然书法作为抽象艺术,欣赏起来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入门的部分说穿了也很简单,任何人也都能学会鉴赏。你判断一副书法作品的高下,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副作品中有没有传达出自然之道。什么是自然之道呢?就是阴阳之道,矛盾对立的元素相生相克。书法艺术中深深蕴含着这种秩序性与合目的性。”王世国举例说,“我们讲笔法,有中锋有侧锋;行笔,有徐疾有快慢。这些艺术元素相互对立,相生相克——有的人写字看起来满纸云烟,却没有掌握好顿挫提按,那么就轻浮无力。讲墨色,有干湿浓淡。一幅字能苍润兼施,墨色丰富多变,这才能气韵生动。如果满纸都是乌黑浓重,你看了准觉得很闷,透不过气来。结字有大小、正侧、揖让、开合的变化,这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篇章。”
在王世国看来,“万物负阴以抱阳”。这种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不仅是书法的根本,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精髓。书法之道,绝不仅仅是“把字写漂亮”,而且是它所承载和传递着的千年中华文化演进之信息,表达着民族尊严和文化自信,以及对先贤的尊崇。
“很多书法作品笔法技巧很好,但是毫无生命和思想。因为,它不能把作品的笔墨线条与书家的感悟理解,以及书写的诗文情感意境,有机结合并完美的表达出来。这是很多书法家欠缺的,他成了抄书匠,只是把一首诗、一篇文章抄写出来。这不叫书法,因为它没有思想,没有生命。”王世国说。
如何判断书法艺术中的“雅”与“俗”,王世国也有自己的标准。他认为,一幅作品能表达作者创作时的思考和思想,并且饱含作者的创作激情,就是“雅”;相反,千篇一律,单调重复,毫无创作思想和激情的作品就是“俗”。
传承书法的关键在于虔敬之心
关于教育部推动书法进课堂的举措,王世国十分赞成。他认为书法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今天的孩子,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物质诱惑太多。‘五色令人目盲’,让他们茫然,浮躁,坐不住,缺乏专注的精神。这对孩子心智成长非常不利。而让他们学习书法,则是培养其专注、安静、淡定心智的良好方法。”
他现身说法,用自己成长的例子来说明书法对儿童性格习惯的塑造以及潜移默化中文化的濡养功能:“我小时候非常调皮,甚至常常攀爬高墙屋檐,很让母亲担心。于是,她就叫我练书法——描红,这便让我安静下来。当你一笔一划描摹字迹的时候,什么都忘了,一点一世界,一笔一江山。除了专注力之外,还可以培养到孩子的沉静和安定的品格,这对于他日后的成长和事业大有益处。”
虽然王世国认为学习书法最好从小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他也认为成年人同样应该抽出时间来练习书法。这种学习也是有要求的,“对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要临习经典,临名家书帖,不能盲目乱写。你会慢慢体会到这是与古圣先贤的对话,字迹与内容,会向你传达一种信息,一种精神的交流,你会体味到他书写时的精神状态,它会慢慢渗透到你的心灵之中,对你的影响是很深刻的。”
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姿态,王世国用“心怀敬虔”四个字来概括:“用虚心求教的心情来对待经典,一定有所成就。”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