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图录费成藏家拍卖的梦魇
2017-01-15 来源:中国网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吾艺网109日讯】近日,在“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上,武汉籍画家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以7000万港元起拍,加佣金成交价高达1.8044亿港元,创出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额的新纪录,这也是目前首件过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品。巨大的造富效应吸引了无数藏家参与,不少藏家乐于将宝贝送拍卖会开拍,指望能卖出好价钱。然而,这项投资潜藏着风险。

近日,知名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在官网上发表声明,称接到群众反映,有不法分子冒“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之名,以征集拍品为由进行诈骗活动。有一些藏家不仅没能圆梦,还搭进去一笔费用。

一场“流水席”拍卖会让数百万元打水漂

日前,拍卖市场爆出卖家被骗数百万元费用的事情。据称,有数十名艺术品卖家聚集在北京一拍卖公司,参加该公司所办的“流水席”拍卖会,两小时内700余件物品开拍,但成交者寥寥。而卖家支付了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费用,总金额达数百万元,东西没有卖出去,意味着这笔费用打了水漂。

以征集拍品为由诱骗当事人钱款,在拍卖市场屡见不鲜。2011年,新华社、央视“3·15晚会”都曾对收藏乱象,尤其是艺术品拍卖黑幕进行过曝光。其中的典型事例就是280元赝品竟然5万元起拍,并向送拍者收取1500元的费用,部分古玩鉴定师睁眼说瞎话,给钱就开真品证书。

网友“ZCN13”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曾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附近一拍卖公司参拍,花1万块买了一件奇石,公司鉴定师一上来就估价850万元,但事先让我交2000元图录费做宣传。拍卖当日,数百件拍品无一件成交,最后被告知流拍。虽与拍卖公司几经交涉,图录费还是打了水漂……”

拍前收费盛行缘于送拍者的“共谋”

相比于动辄评估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拍品,区区几百元、几千元的图录费似乎有些微不足道。部分拍卖公司正是利用送拍者这一“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心理,将收取图录费、预展费、宣传费等作为盈利手段,而拍卖本身只是一道幌子。

此次匡时被人冒名顶替,有藏家上当受骗,固然与匡时在业内的地位有关。但同时,部分藏家急功近利的“暴富”心理,过分执迷不悟,甚至知假送假与拍卖公司“共谋”也是原因之一。

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卖家本身有侥幸心理,买了假东西希望找个冤大头接盘。“一堆卖家挤在一起,观看拍卖师一个人的表演,买了假货花了钱送给不入流公司再交一笔服务费就想蒙出去,以为别人都是傻帽吗?”另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上当受骗的,大多都有贪婪的因素。“从地摊买来的东西,被告知可卖几十万上百万元时,卖家就坚信自己的眼力,坚信自己是最幸运的人,交个几万元图录费又算什么呢!”

需警惕“天价鉴定”和拍前收费行为

为了证明清白,匡时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本公司所征集之拍品,在拍卖成交前不收取任何费用,若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以本公司的名义,向当事人收取费用的,均属违法诈骗行为。若遇到类似情况,本公司建议您及时报警,并通知本公司客服人员,本公司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予以调查处理,并尽一切努力,协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运作不规范的拍卖公司,在艺术品拍卖前会向委托人收取鉴定费、评估费、宣传费、图录费、保管费等诸多费用,败坏了拍卖行业的名声。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曾发表声明,拍卖公司一般在拍品成交后才向委托方收取佣金、图录费等,收藏者须高度警惕“天价鉴定”和拍前收费行为。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匡时 拍卖市场 最后的晚餐 苏富比 图录费 收藏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