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佛山:七旬夫妻一年剪出《清明上河图》
2017-01-15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退休后从零学起,为寻刻刀踏遍神州,共同爱好让他们晚年更幸福。

 

在市图书馆的展览大厅,黄常礼、郑盛帼夫妇正在观赏精心创作的6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

剪纸,对于佛山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是在佛山民间,却有着这样一对七旬老夫妇,他们并非剪纸科班出身,却因机缘巧合迷上剪纸,并以剪纸为乐。

他们说:“我们剪纸是为了快乐,为了健康。”日前,他们雪藏的耗时一年三个月完成的长达6.17米,宽0.28米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正式展出,轰动一时。

这对老夫妇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做黄常礼,女主人公名字叫做郑盛帼。

从幼儿剪纸入门

一发不可收

黄伯今年78岁,重庆人,郑姨今年73岁,顺德人,两人在1964年结婚。夫妻俩退休前在南方电子音像公司工作,对剪纸简直是一窍不通。真正和剪纸结缘并且迷上剪纸,是2001年底一个偶然机会。

当时,江湾老年人协会搞了一个手工艺术展览,夫妇俩前去观看,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商量之后,几位老人就向协会提议:开办一个老年人剪纸班。提议很快得到了其他老人支持,一下子有40多名老人报名参加,协会专门找了一位老师,开始教剪纸。“刚开始时,我们从最简单的幼儿剪纸学起,都是一些小猫小狗的剪法。”郑姨说,剪纸是一门细活,没有兴趣、耐心和坚持,你肯定坐不住。

两年后,石湾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发现了他们剪纸的天分,经常邀请他们剪纸做装饰……慢慢地,他们的剪纸技艺日臻成熟,经常被“剪友”们拿来交流鉴赏。

为寻好工具

带着任务旅游

要剪出一件好作品,除了精湛技艺,还得有好的工具。夫妇俩第一次接触到剪纸刻刀是在2002年。

“当时是第一次见到刻刀,可是不知道从哪里购买。”黄伯说,有些工艺复杂的剪纸,必须要用到刻刀。他们在佛山找了好久,发现都没得卖。为了找到一套好的剪纸工具,夫妇俩就利用平时出外游玩的机会,想方设法购买。重庆、杭州、北京、天津……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们寻觅的足迹。最后,他们在天津买到一副刻刀和一把好剪刀,这套工具至今还在用。

剪《清明上河图》?

老婆说老公“痴人说梦”

大概在五六年前,别人送给黄伯一幅《清明上河图》挂历,上面的图案瞬间把他给深深吸引住了。他心里琢磨着:“这么美的图案,能否搞成一个剪纸作品?”当他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向郑姨透露时,却被否定了。“当时觉得这个作品太复杂了,难度太大,不现实。”

不过,妻子的反对并没有让黄伯打消这个念头。他开始着手前期的工作:复印图案、局部剪纸。看着老伴的认真劲,郑姨也被打动,从一旁默默地帮起了老伴。《清明上河图》画中人物560多个,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整幅作品中,难度最高的是桥和市集部分,涉及到的人物、动物、场景太多,最耗精力,也最考究技术。

为了创作好这幅剪纸,两位老人通力合作,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就互相讨论,化整为零,先局部后整体,前后耗时一年零三个月,终于完成了这幅长达6.17米,宽0.28米的剪纸《清明上河图》。

这幅雪藏多年的作品最近在佛山市图书馆正式展出后,轰动一时。不少人慕名前来观看,看后都深深为之叹服。郑姨说,很多人建议他们参加比赛评奖,或者拿到市面卖,可是他们都不愿意。“我们剪纸只是为了剪出快乐,剪出健康,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获奖。”

现在他们每年暑假都会在社区开班义务教孩子们剪纸,“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们想教到80岁。等我们百年归老了,就把这些剪纸捐给博物馆。”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七旬夫妻 剪纸作品 黄常礼 郑盛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