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多,1939年3月生,崇阳人,获国务院颁发“在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近年来,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逐步发展,画家成为大众眼中的有钱人,胡润研究院已连续六年发布“胡润艺术榜”。而刘三多的一幅画作虽在2007年就已售出112万元人民币,他现今却过着买一斤西兰花都要犹豫良久的清贫生活,只因他再也不愿出售画作,他说:“我卖一幅就少一幅,到了我这个年纪,人生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我现在的退休工资已经足够我生活和创作了,我知足,我要将精力用在创作更多的作品上。”
日前,刘三多的20多幅作品在湖北省档案馆展出,其中有国家领导人肖像和湖北籍全国道德模范画像。刘三多先生表示,他想借道德模范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同时也希望观众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受到感染。
文革期间作品112万成交
2007年,刘三多的代表作品《地下长城》在上海拍卖会上以112万元的高价成交。在上世纪70年代,《地下长城》曾是轰动一时的美术作品。1974年,新中国成立25周年向全国征集作品,当时在咸宁地区文化局工作的刘三多,接到这一任务后立即投入了创作《地下长城》,这幅作品得到了审评人员的认可。由于作品送京时间很紧,省美工队派出伍振权与其合作。这件作品在京展出时,当中鲜明生动、清新秀丽的女民兵形象轰动画坛,其后这件《地下长城》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三次,并在全国40多家刊物发表,入选1977年版的上海《美术》课本,邮电部更以此为图发行了邮票。这幅作品的经典之处,不仅体现在它对于题材的完美诠释,在艺术技巧方面,它调动了构图、透视、色彩等艺术手段,利用视觉距离凸显主体,准确地把握观者的视觉角度,营造一种恢宏磅礴的气势。“《地下长城》如一块丰碑,不仅记录了那个红色的年代,也镌刻着一种熔铸于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民族精神。”刘三多感慨道。
创作题材从意识形态到人物肖像
如果没有走上艺术之路,刘三多或许会成为一名经济学家。1960年,湖北大学的大二学子刘三多欣喜地发现其漫画作品刊登在了《湖北日报》上,这幅名为《美帝国主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滚出去》的画作给正在学习经济学的刘三多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他得知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展览部需要人,凭着自己的作品,刘三多得到了工作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办理了退学手续,来到美协上班。看到一本本平时难以接触到的美术专著、画作,他如饥似渴,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之中。
1962年9月,因为时局的变化,刘三多离开美协,来到蒲圻县。1963年,全国上下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24岁的刘三多也被雷锋的事迹感动。那时,刘三多是蒲圻县文艺宣传队队员,为宣传雷锋事迹,出墙报、办黑板报,到底画过多少雷锋画像,他也不记得了。
1965年,县里举办画展,画作主题可自定。“那我当然要画雷锋了。”刘三多想都没想,就定下主题。他特地选取雷锋童年生活的片段,画成一幅8张连环画。从那以后,刘三多画雷锋的笔就从未搁下。
正在为习仲勋诞辰100周年而创作
半世纪以来,刘三多的身边涌现出很多雷锋式的人物,他遇见就画。1998年抗洪时,他画高建成;2008年抗震救灾,他画志愿者;2011年,他画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孙东林和董明;2012年,他画党的十八大……而现今,他正在为习仲勋诞辰100周年而创作。
谈到自己的画作,74岁的刘三多精神矍铄,每一字都掷地有声:“艺术家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在这个时代里所遇到的,这个时代的点滴,融汇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一个艺术家远离他所处的时代,缺乏对这个时代的关怀和表达,那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是对这个时代的隔岸观火。”
夫妻每月6000退休金舍不得买西兰花
刘三多的工作室原本是家中客厅,虽简朴得连一张茶几都没有,但那一张张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让人顿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感。刘三多和妻子吴芳芸两人的退休工资合计6000多元,而刘三多用在绘画上的材料费、装裱费就需近5000元。谈起丈夫对艺术的执着,吴芳芸说:“我们家青菜吃得多,西兰花涨到八元一斤时,我就舍不得买了!”《地下长城》是刘三多售出的唯一一幅画作,所得画资已用于付清购房款。时常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刘三多却从不肯卖,他谈到:当初卖《地下长城》是为了证明自己,因为有些人认为美术作品要远离政治,不认可我的创作。画卖出了就说明我的画也是被市场认可,被大众认可的。到了我这个年纪,人生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我现在的退休工资已经足够我生活和创作了,我知足,我不需要更多的钱,我要将精力用在创作更多的作品上。(文:楚天金)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