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荣膺“中国书法之乡”称号,再添城市文化新名片—
千载儋耳 墨香万里
儋州市书法家协会数据汇总
牌匾上的“中国书法之乡”六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10月12日,在儋州市文化广场,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雄峰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东民手中接过牌匾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千载儋耳,墨香万里。回眸儋州市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历程,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书法有“根”,深植千载
“儋州立业,宝岛生根。”19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视察儋州期间,即兴书就了这一力透纸背的题词。
不仅仅“宝岛生根”,儋州书法亦有“根”。
据《儋县志》载:先秦典籍《山海经》中就有“儋耳之国”、“离耳国”之称。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设“儋耳郡”。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苏东坡居儋时,在《儋耳山》一诗中写道:“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
历史的长卷一路铺展开来。
据统计,目前儋州市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有302处,保留着大量珍贵的匾额、碑刻、牌坊等书法遗迹,拓片书法有1200多幅;儋州东坡书院内陈列着苏东坡的100多幅书稿墨迹和文物史料,海南历代书法重要代表人物张绩、吴卓峰、吴应星等的墨宝也陈列其中,并有当代文化名人郭沫若、邓拓、田汉等题咏的诗刻。
深植千载的儋州书法,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般的信仰。儋州有20多座敬字塔古迹,当年人们对废弃书简纸张,统一在塔中焚烧处理,以免文气流失。崇文之情,可见一斑。
在儋州市城乡多地采访时,令人感受到书法文化的无处不在。许多办公室悬挂着当地文化人书写的警句格言,农家门楣上张贴着一副副憧憬新生活的楹联。
“诗词、楹联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市文联主席陈家祥说。他介绍,儋州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诗词之乡”和“中国楹联之乡”称号,素有“诗乡歌海”美誉,这为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提供了互促互动的坚实平台。
书法有“足”,纵横万里
2012年9月26日,“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千人挥毫颂儋州”书法活动在市文化公园举行。市委书记张琦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同全市1000多名书法爱好者、省内80多名书法家一道,现场在百米长卷上泼墨挥毫。
2012年11月25日,在海口举办的第二届(海南·儋州)国际书画双年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件作品参展,儋州书法作品成为重头戏之一。
2013年1月至9月,当儋州书法联展团带着80多幅书法作品,远赴甘肃兰州、陕西西安、浙江慈溪、广东南海等地巡回展出时,观者纷纷驻足欣赏,不时啧啧赞叹。
这是儋州书法“请进来”、“走出去”的三组镜头。
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方有坤介绍:早在1978年,儋州就在文化馆成立了书法活动机构,中和、王五、新英、白马井等地设立了书法活动小组;1990年,儋州正式成立书法协会,新州、那大、白马井、海头等镇和公安、教育等系统成立了书法分会;从2009年开始,市书法家协会在海口、东方、临高、文昌、定安等地开展交流活动,并组团到安徽合肥、湖南宁乡、湖北黄冈等地举办书法联展。
儋州市书法家协会汇总数据表明:1987年至2012年,儋州282件书法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书展;1993年至2012年,儋州书法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的有32人次、作品80多件;2004年至2012年,该市在省内外开展书法活动62次。
面向市外、省外、国外的“儋州书法”,越来越彰显其自信、开放的姿态。方有坤说:“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请进来、走出去’,目的是吸收、借鉴,不断提升书法作品水平。” 书法有“魂”,生生不息
“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的代表,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10月12日,张琦在“中国书法之乡”命名授牌仪式上指出。
“精神家园”的建设,不但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而且提振了打造“文化强市”的信心。
儋州市副市长郑钢向记者透露,2012年初,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目标,写进了该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市四套领导班子与各部门、各镇的支持推动下,练习书法在全市蔚然成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王岳川提出:书法是“文化心电图”,出现在纸上的那些符号,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线条,而是文化意绪导致心跳的结果。这是书法生生不息的灵魂所在。包括“中国书法之乡”在内的“文化辐射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儋州推进“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全地域优化经济布局,涌现出富有潜力的产业集群。
《诗经》云:“乃眷西顾。”时代发展的机遇,正眷顾全力打造“西部中心城市”的儋州。一如王岳川提出:“真正的书法是超越于技艺之上的无法之法。”“西部中心城市”建设何尝不是如此!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未来是可塑的。“梦笔”抒写的儋州“奇景”,正在地平线上跃动着一轮火红的希望……
书法家刘恒:
让文化品牌成为儋州发展的强大引擎
书法作品是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要用‘心’来写。”10月12日,来自北京的书法家刘恒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接过刘恒递来的名片,上面全部是繁体字,在古朴气息中标注他的头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
身兼多职的刘恒平时很忙,但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到儋州来了两次。上次是实地考察儋州关于“中国书法之乡”的创建情况,这次是应邀出席为该市命名授牌的活动。
刘恒认为,儋州在获评“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基础上,又积极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在机构队伍、阵地设施、活动载体、普及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果。
当记者提及电脑普及的当下书法如何生存发展的话题时,刘恒表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书法越来越由传统实用工具转变为新型艺术。这种艺术要想大众认知,首先是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其次是面向社会多开展书法培训、展览等相关活动,唤起大众对传统艺术的觉醒。
“书法家也应是文学家,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文化底蕴的书法作品。古人在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苏东坡对书法、绘画、文学等都造诣颇深,所以他的书法作品能传承至今。”刘恒感慨道。
就儋州如何发挥此次获评“中国书法之乡”称号的优势,刘恒建议,儋州要抓住机遇,整合各种文化资源,让文化品牌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儋州书法史上传奇女子谢景巽
谢景巽(1921—2009),儋州市中和镇人,是海南书法史上的传奇女子。她从小就开始习字,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其书法笔意醇厚、意境俊逸,能书各体,尤以行楷、隶书见长,是儋州首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曾入选“神墨碑林”,并曾荣获全国“叶圣陶杯”优秀奖、国际龙年“如意杯”佳作奖。(易辑)
儋州敬字塔
海南现存的敬字塔儋州最多,共24座。塔的造型多为方形或八角形,塔身雕刻着象征吉祥如意、文运昌盛的装饰图案。敬字塔大多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相传文昌帝君曾作《劝敬字纸文》,要求人们珍惜写过字的纸张,用完以后要集中焚毁,以免文气流失。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