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纽约亚洲艺术节“中国古代书画精品”专场拍卖中,上海收藏家刘益谦经过激烈角逐,以822.9万美元拍回苏轼墨迹《功甫帖》。此前,2010年6月,北宋黄庭坚《砥柱铭》,以总成交价4.368亿元创中国艺术品全球拍卖最高价;同年11月,王羲之《平安帖》古摹本拍出了3.08亿元的天价。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财富增加带来的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让人感到振奋。
然而,繁荣背后也有乱象。2013年1月,某省书法家协会换届,选出了11名名誉主席、1名主席、16名常务副主席、18名副主席、10名副秘书长、6名顾问。这种旷古奇观恐怕与书法市场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权力之手相关,市场定价不全是由质量、品牌、供求、口碑决定,而有由书者“官阶”的因素。书法界都知道,不管谁当了哪里的书协主席、副主席,其书法价格就在哪里上扬乃至破地域上涨,且是立竿见影。这样的行业协会是不是有些官僚化、权力化运作的特征呢?
书法市场的腐败泡沫也需要挤压。“雅贿”需求造就了书法市场的“礼品经济”。
“礼品市场”的特点之一是高价交易,买者不用,用者不买,有卖无价,有价无市。一些书法作品是作为礼品在交易,甚至公开进入了一些政府单位对外的礼单,官员间、政商间也以此作礼,书法家也以此交接权贵托身富贵。一些官员腐败亦与时俱进,原来赤裸裸的金钱与权力的交易,变为将金钱转成器小价高的实物,以谋求职位的晋升或完成利益的交换。如已被羁押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其收受的贿赂中有价值1300多万元的贵重物品200余件,包含一批现代名人字画。在这个灰色地带,还有一些企业家及社会人士用书法作品交易来洗钱,将自己违规违法所得在字画交易中“文化化”、合法化。
一个受沾染过浓“官气”协会影响的书法市场,难说成熟,难言健康。当代书法市场,真正的良性需求还未被激发,在大多数市县还谈不上有书法作品市场,如果除书协高“官阶”者才有市场,那这个市场正常吗?只有挤去腐败造成的虚假繁荣泡沫,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书法市场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和繁荣。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