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接受美学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基石
2017-01-15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当今,有很多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看不懂抽象艺术、当代艺术,其实这主要是没有接触过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和接受研究。它是由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等五名文艺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的研究理论。曾在80年代传到中国,但并未对中国文艺理论及美学产生影响,至今艺术界几乎知道这一概念的少之又少。接受美学的贡献在于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以实证主义为主的作者自我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

二十世纪30年代,波兰现象学美学家因加尔登在他的文学作品“解剖学”中已涉及到读者问题。之后被称为结构主义美学之父的舍克洛夫斯基也认为,作品只是一个物质成品,只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在读者的理解和解释中,它才表现出实际的审美价值。美学客体是读者的集体意识与作品中的模式融合。同时,哲学家加达默尔毕生追求艺术经验的哲学真谛,他认为解释学也包括美学,它沟通心灵间的距离,并揭示与其他心灵的疏异性。

1967年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提出“接受美学”这一概念。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姚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在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未完成品。我们认为艺术品也是如此,特别是当代艺术的非具象的作品,展示在每个观众面前作品才算完成,作品的意义和想象空间必须由观者来完成。所以作为接受美学与传统美学理论不同的有以下两点:第一,艺术作品在未与观众见面时,是种孤立状态;作品展示后它已经突破了孤立的存在,即融会了观者的经验、情感和艺术趣味。第二:作品独立存在时是以自然符号和人文符号的形式储存着多种审美信息的硬载体;作品展示之后则存在于具有鉴赏力读者的阅读中,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审美信息的软载体。

从另一个角度论述,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在,它独立于接受主体的感知之外,其存在不依赖于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其结构形态也不会因事而发生变化;作品则依赖接受主体的积极介入,它只存在于读者的审美观照和感受中,受接受主体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结构的左右支配,是一种相对的具体的存在。由文本到作品的转变,是审美感知的结果。接受美学是一个进入现当代的重要的文学与艺术理论,西方的艺术理论由于对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而形成多种理论,特别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理论是对应着不同时期的艺术而言的。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那时的文学与艺术的研究的主流都是些实证主义的理论。到二十世纪初,在俄国产生了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及早期的抽象艺术的诞生,其认为文学与艺术的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在文学作品本身或艺术本体的问题研究,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舍克洛夫斯基,他不喜欢别人说他是形式主义,而自称其理论是“差异论”。其理论又经过结构功能学派和美英的新批判派,以及法国的结构主义的持续发展进而形成了对世界的影响,至今依然不衰。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人们感到遵循文本“独立性”的主张和形式主义理论已无法回答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文学和艺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的问题,再加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和互联网传媒的发展,人际间的真正迅捷交流的便利,文学与艺术的理论的思维重点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对作品的接受与影响问题的研究上,特别是产生了接受美学。当然接受美学在欧美也还没有彻底赢得如实证主义和形式主义曾有的地位和辉煌,但它必定取代它们。

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学本文和艺术作品都具有不确定性,都不是决定性或自足性的存在,特别是非具象的当代艺术作品,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它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相对的;它的存在本身也许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其意义的实现,要通过观者再思再想从而得以具体化。并且以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作品中的“空白”填充,使作品中的未确定性得以相对确定,最终达成艺术的“完型”。以其对观者的作用不同,故接受美学的理论会更开放。它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美学的理论,最重要的是观者有权给予它不同的释义和解读,这样把艺术作品的评判权交给了观者,艺术家不再象完成写实作品那样只有一种答案交付于观众,这就是文化民主,它也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中,任何一个未经文化民主发展的民族都不能得到真正意义的进步,也不能够使好的现当代艺术作品由此而产生真正意义,并长久不衰。 随着人类审美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接受美学理论,它认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知识结构的人都有权以自己的艺术审美加以解释和判定,这也是人类走向文化民主的重要一步。如果,一个时期的某个民族的群体意识只认同被先进文化放弃了的写实艺术,也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它的民族艺术意识的落后性。在接受美学这里,艺术其实无需再表现什么,表现什么也并不重要,关键是观者发现了什么,这样就把作品的最高裁判权交给了读者,使每个人真正意义的成为了艺术的仲裁人,而艺术作品对于每位观者产生的意义也就有所不同。观众因作品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及其产生的思维开放性和自由度,这就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中大众文化民主的进步。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任何一个时期审美水平的高低必然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作为背景基础,也决定了当代人的集体审美意识;因此,文学艺术水平审美的提高有赖于观者自身文化和艺术修养的提高。能否认知当代哲学和当代艺术,这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否的标志。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能否得以继续发展,关键取决于大众的审美取向、审美的思维逻辑和全民美育的水平,特别是对接受美学的认知程度。随着当代艺术对当今社会影响力的逐渐加大,作为其核心价值的文化民主也必然会产生其意义。(文:朱雨泽、张卿媛)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当代艺术 抽象艺术 接受美学 发展的基石 姚斯 伊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