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计划——艺术现场建设现场
针对宋庄艺术区高速发展出现的创作生态危机问题,以及全国文化园区普遍找不到发展方向的现状,作为最具人气的全国文化园区代表——宋庄的发展动态一直备受关注。从今年中秋开始由宋庄艺术家广泛参与的“白庙计划——艺术乡村建设”活动,旨在寻找宋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生态关系,构建一个政府、村民、艺术家、第三方开发平台等多方能够共生、共荣、互助新型的乡村发展关系和机制,激发艺术文化生态良性的协同效应。
如何让文化园区的创造性主体——艺术家群体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将折射整个社会文化创新发展动态关系。能否在文化转型与发展时期,保持艺术家群体的生态话语权,切实的关注到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福利以及医疗保险等问题,都是宋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群落集聚区难以回避的问题。
2013年10月23日下午2点,白庙计划——艺术乡村建设季(第1季)开幕式在白庙老村和艺兵空间隆重举办。“白庙计划”由陈晓峰、徐弘滨、长风发起,村民张洁兵作为召集人。近百名艺术家在白庙村老村进村200米路面两旁展开了一场用艺术群体的智慧和行动改变乡村的艺术乡村建设活动。短短的30多天的时间里实施了近80件公共艺术,包括墙绘和装置作品,改造了村口的垃圾问题、破旧的超市外墙、废品收购站、厕所以及道路两边的墙绘、公共装置艺术品等,甚至帮助村民建立了白庙村第一个文献馆。美化了村里的环境,也让村民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艺术家在现场辛苦的工作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很多村民给艺术家送水喝、大米和水果,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美丽乡村建设现场。“白庙计划——艺术乡村建设”活动给这个典型的原生态的华北村落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空间,为白庙村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白庙计划”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探索意义和推动价值,将成为中国村庄的发展模式提供积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白庙计划——艺术乡村建设季(第1季)开幕活动现场将有五个主题活动,宋庄自由艺术家展、艺术家个案展、白庙计划文献展、诗歌现场、村民音乐互动现场等。发起人陈晓峰认为,白庙计划从社会文化创新层面上看,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积极实践意义:第一个层面对现有宋庄生态关系固化发展形态的一种调剂的方法与反思;第二个层面是寻找到艺术介入乡村的智慧方式,让艺术改变乡村,改变生活;第三个层面能够重新激发艺术与社会创新的关系与系统的想象力空间。随着白庙计划——艺术乡村建设的实施与落地,将让白庙村成为文化农村的典型样板而崛起。
中国的农村发展大致出现三种模式:一种是20、30年代出现的革命农村,以井冈山村和瑞金村为代表;第二种农村是以80、90年代崛起的南街村和华西村为典型代表的经济农村或工业农村;第三种具有全国示范性的农村则以白庙村为代表的文化原生态村庄的发展模式为典型,通过吸引艺术文化人的聚集,并聚合他们的智慧,整合各方资源,把乡村的发展跨界到文化层面中来,从而形成独特的村庄发展模式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