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程美信:希望努力变成一种别样的活力
2017-01-1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程美信

2012年开始,当代艺术思想论坛已经在海安523连续办了两届,一个学术性年会论坛要办得有声有色,绝非一日之功,除了有良好的制度规范和资金保障之外,更需要有人呕心沥血做出巨大付出。现代学术在中国非常落后,直到五四期间才初具规模,历经“四九”之变,大学之精神、学术之尊严、学者之气节,一概丧尽。几个有骨气的学者纵然侥幸存得几分真气,经历“反右”“文革”的摧残,不是被斗死批死便是自杀而死,剩下一些学术不精、人格不高、气度不大的三流学者在勉强撑起文革后的中国学术弄堂,但完全丧失了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放眼当下,在台上呼风唤雨的文化人,除了御用奴才就是技术官僚。可以说,文革的历史危害性正在全面爆发出来,在权力腐败和金钱至上的双重作用下,学术界早已溃不成军,大部分知识分子变得麻木不仁和唯利是图,艺术界同样未能幸免。

当我找到台商王冉之先生,建议他来资助一项艺术公益活动时,他不仅采纳了我的提议,还慷慨解囊承担了论坛活动所需的经费和两个奖项的奖金。正如我曾在第二届论坛结束时所表示的——主持这个论坛有个“骄傲”:一是资助方提供了运作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这个平台所需的所有经费,但从未干涉论坛内部的学术事务,二是参加论坛会议的所有人,完全可以畅所欲言,无需看任何人脸色。从入选论文的审定、获奖名单的评定到优秀论文的遴选,我们都在学术上严格把关,同时,论坛把专题报告人与出席嘉宾做了区别对待,即一部分与会者是通过论文入选获得参加论坛的资格,另一部分人则是主办方邀请来的,这其中包括一些艺术家和从事艺术理论批评的人,他们不一定是艺术专业出身,因为艺术的实验场地是现实社会,它关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这便是人文学术有别于自然科学的地方。此外,我们的论坛坚持一种开放的包容态度,竭力避开官僚体系和江湖派系,不论我们的平台多么有限,但必须始终坚持向所有艺术相关人士提供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不在乎他们来自哪个领域。作为一个民间的学术论坛,首先不该有门户之见,在学术上必须要严格把关,同时不能流于表面形式。

曾有人对论坛评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提出质疑,理由是奖项的评审过程没有权威机构和专家评委团的参与。实际上,现在的中国专家学者普遍缺乏基本公信力,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自然不会轻易聘请文联官员和学院教授来主持评奖活动,我们的做法是:主动出击,广泛征集意见,开放推荐和提名,最终由任内主持全权负责。作为一个民间性质的学术活动,显然经不起繁文缛节的重大消耗,在经费、人力、效率方面都不能例外。资方董事虽然不介入论坛各项学术事务,但在物色主持论坛的负责人以及监督防范方面却必须严格谨慎。诚信与规范、自律与监督、独立与公道是公益项目的基本要则,如西方学术领域的评选活动一般具有公信力,而不在于评委队伍的大小和评选的手段方式,因为学者们普遍爱惜自身羽毛和个人荣誉。“推荐制”在欧美名流学府中经久不衰,主要在于学者们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在中国,人们常常把学术活动和民主平权混为一谈,无论什么奖项的评选都设有庞大的评委队伍,结果往往成为徇私舞弊的重灾区。在学术领域,结果是衡量手段正确性的唯一标准,这也是它不同于民主普选的地方,因为民主只是让人心甘情愿承担错误决策所带来的代价风险而已。为此,当代艺术思想论坛必须坚守“真实、公允、前瞻”的学术立场,让一切手段服从于这一宗旨。

2013年度论坛的会议现场显得异常活跃,完全不同于官方会议的无聊乏味,偶尔出现辩论双方面红耳赤的场面在所难免。中国教育没有培养人学会在辩论时保持必要的理性秩序,更没教会他们尊重理论对手,论辩双方保持平等关系不过是碍于面子,一旦对方言辞稍有不慎便场面火爆。在中国,常见的严肃场面,不外是权威坐镇或是机枪把守,千年来的封建高压,让中国人养成了一身奴性美德,不论学者还是文盲,普遍缺乏服膺理性秩序的自律能力。此外,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人唯有在打牌赌博时反而保持着严肃而活跃、紧张而轻松的良好秩序,一旦公开辩论则往往不堪一击,通常的学术报告都无异于干尸聚会。在一个现代成熟的社会里,人们从小受过良好的秩序感训练,懂得遵守公共场所的自由与自律、义务和权利。

在本届论坛外围的艺术活动中出现了行为表演受到侵扰和争论者间互相打斗等不愉快事件,这类现象在中国艺术界屡见不鲜,不足为奇。一些艺术家,故意把不讲规矩当作追求个性自由,这显然受到古代狂士传统的误导。在西方,不论是“垮掉一代”的嬉皮士还是激浪派艺术家,他们再有个性也不至于去通过冒犯他人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他们可以吸毒**,也可以自残自杀,但他们无权侵犯任何一个人。正如狂欢节上满街舞蹈的裸露女郎,她们可以走到任何人跟前进行挑逗,但没有人会乘机反摸一把她们那迷人的裸体。一些中国艺术家把反客为主的“人来疯”行为当作一种偶发互动,完全无视行为创作的现场主体。此外,中国艺术界的底层有一种强烈的民粹思想,充斥着阿Q式的道德逻辑,总认为“和尚摸得我也摸得”,从不顾尼姑本人愿不愿意。作为社会底层人,他们有权站着要求民主平等,但不等于他们因此就能随便吐痰拉屎,否则,民主自由将是一场灾难。

本届论坛的文集做了很大调整,活脱脱成为一本纪念性雅集,只编入了一个精彩专题和一篇优秀论文。在电子信息时代,把读者群有限的学术论文印成纸书,无疑是奢侈浪费行为。老实说,我本人对那些流于形式的会议文集和过于奢华的艺术画册深表极端反感,然而中国学人在这方面似乎毫无节制,甚至可以用“殚精竭虑”和“丧心病狂”来形容,一些毫无学术价值的文字,堂而皇之地结集出版,无疑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不论是学术会议还是文艺活动,爱面子,搞形式,讲排场,表面文章与人际关系成为主要消耗,几乎耗尽中国人的学术精力。在两届论坛举办期间,我们都事先公开了专题报告的主题及其主讲人,目的是方便参会者索取自己感兴趣的论文进行阅读,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索取过别人的论文,他们仅在会议现场临时翻一翻材料。事实上,只要参看一下中国高校普遍沦为走过场的学位论文答辩,便很清楚中国学风之烂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形式主义不仅败坏了中国年轻学子的治学态度,更让他们丧失了对学术的起码尊重,这都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带来的历史后遗症——对学术的践踏、对学者的藐视、对学校的监控,几乎摧毁了正常学术生态。

尽管极权体制基于自身既得利益对思想自由的肆意打压令中国的人文学术面临着新的历史低谷,但在当下中国,最泛滥的是损人又害己的民粹主义狂潮,大众社会一方面极端崇拜权力,通过自我标榜为狭隘爱国争取道德合法性,同时,他们极端藐视社会文化精英,把读书人的不争气当作人文思想瞎扯淡的确凿凭证,认为唯有武器弹药、农药化肥、机器马达才是真才实学。民粹思想往往是一个卑劣社会难以根治的历史痼疾,毛**在文化大革命中大搞群众路线运动,利用民众嫉恨精英阶层的历史情绪实现清除异己的政治目的,从而爆发了“打倒地反富”的阶级斗争运动,彻底挫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士气尊严。现在看来,一切觉醒者都应从我做起,重建中国学术之人文精神,在大众尚不成熟的特殊时代,以身作则,自觉承担起启蒙的历史责任。当代艺术思想论坛的成立及其活动的开展便是基于这种时代环境,我们冀图努力成为一股别样的活力。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当代艺术 程美信 希望努力 变成 别样的活力 思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