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国内双年展:热闹背后有寂寞
2017-01-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2013艺术长沙双年展日前在湖南长沙热闹开场,4位备受瞩目的艺术家周春芽、郭伟、丁乙、向京携其新创作品为当地观众呈上了一场艺术盛宴。从起初的群体性个展到如今明确提出双年展的定位,艺术长沙的影响力逐渐辐射全国,也让长沙这座本身艺术资源并不太丰富的内陆城市迅速与当代艺术结缘。从这一角度解读,艺术长沙是成功的。但放眼全国,双年展、三年展处处开花,但能够结出果实,让展览真正常态、连续地举办下去的寥寥可数,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双年展,大部分在热闹了一两届以后就默默地淡出人们的视线。艺术盛宴过后为城市发展留下了什么?二三线城市的双年展该如何发展?

现状:双年展在各地生根发芽

1996年,上海在国内城市中率先举办了双年展,成为被公认的亚洲最重要的国际双年展之一。广州、北京也相继在2002年和2003年举办了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和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随后,双年展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成都双年展、南京双年展、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等大型双年展的举办开始填补了地方双年展的空白。这些城市大都以高等艺术院校为依托,努力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兼顾全球视野的双年展品牌。近几年,随着中国西部双年展、新疆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举办,双年展的风潮又席卷了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越来越多本来属于艺术资源匮乏的城市开始举办双年展,并在打造地方双年展的品牌上不惜余力,显示了其努力发展文化艺术的决心。

尽管在二三线城市,从艺术家到公众对于当代艺术的认知与接触有限,但许多业内人士均认为,从双年展对于城市的影响力和城市自身的需求来看,在二三线城市举办双年展甚至比在一线城市更有意义。

“没有人要在纽约和巴黎这样的地方举办双年展,真正需要双年展的是二三线城市,甚至是更小的城市。”艺术家叶永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国际上许多举办双年展比较有名的城市在其他方面可能名不见经传,比如卡塞尔、伊斯坦布尔、横滨等。因为这样的城市在大型活动方面比较匮乏,而双年展在本质上与整个城市都有关系,并不只是艺术圈内部的活动,它可以是城市的品牌或者标志性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双年展带动起来的是一个城市所能发动起来的所有文化资源还有地方资源,也是地方魅力的体现。所以一些看起来很偏远的城市对于双年展的诉求可能更强烈,双年展给一个地方带来的效益也更加值得期待。”有业内人士这样解释,双年展其实伴随着艺术教育,展览过后给身处其中的人们提供了新的视野,让即使没有美术馆、政府支持、成熟藏家等完善艺术体系的城市都逐渐有人开始谈论艺术,甚至热爱艺术。

双年展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或许正因如此,本届艺术长沙除了艺术展,还着力探讨当代艺术公共化的地域趋向及当代艺术与城市文化产业的联合与发展,将艺术、公众与城市更加深入地融合。“艺术长沙不仅仅是艺术圈的事,它跟这个城市有互动作用。艺术长沙最受益的应该是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老百姓。”艺术家周春芽认为,双年展跟观众、跟社会发生联系,能够让普通百姓更懂得欣赏艺术。

困境:资金短缺、体制化制约

虽然国内许多城市都在扎堆举办双年展、三年展,但能够坚持办下去的为数不多,大部分双年展在热闹了一两届以后就默默消失了。对于那些依靠政府“赞助”的双年展,政府的态度与举措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年展的持续性;而对于那些由个人发起的双年展,如艺术长沙、东盟艺术双年展等,个人的影响力则起到决定性作用。不论属于上述哪一种,资金问题都是让一些双年展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海双年展是一个以政府为主要“投资方”的展览,也许是地缘的关系,双年展主办地的上海美术馆得到了瑞士私人银行嘉盛莱宝的赞助,赞助期限为2008年至2016年,也就是第7届至第11届上海双年展。嘉盛莱宝国际部主管高伟律曾透露银行的捐赠将为每届双年展提供固定额度的资金。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表示,这笔捐助使上海双年展除了政府投入的部分之外基本无后顾之忧。与上海双年展相比,其他双年展的日子就没有这么好过。面对即将登陆的第3届重庆双年展,策展人俞可对媒体坦言,这届双年展首先面对的是资金短缺问题。“重庆有3000万人口,如此体量的城市去做一个双年展,资金是最大的问题。我可以坦诚地说,如果按照成都双年展或是上海双年展报道的千万元左右的资金,我们就是在用最少的钱办最节俭的双年展。政府的经费只有80万元,几乎是其他双年展的几十分之一。在当下,可能这些钱连一个展览都无法支撑,我们却要举办一个城市的双年展,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了资金,评论者范美俊认为,国内双年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原先体制外艺术家商业上的成功,以及双年展在各地遍地开花,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某些双年展逐渐失去最初的前卫精神,也失去了双年展本身的艺术特色和学术主旨,而沦为各种‘文化庙会’的附属物。某些反讽画风,在文化多元与包容的当下也逐渐失去了批判性。由于赞助方或策展人的个人意趣,某些双年展成为了朋友圈、利益圈的私人聚会,成为了某地、某美术学院、某批评家群、某风格的艺术聚会。一些早年成名的在野艺术家,不断在各种双年展上重复和强化自己的‘一招鲜’,实际上已经体制化了。”

未来:整装再出发?

在亚洲范围内,韩国的光州双年展逐渐成长为双年展的第一品牌,它的举办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光州在韩国的城市中没有太大的特点,甚至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光州惨案。而光州双年展就是对于光州惨案的纪念,政府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宽大气度,另一方面则表明自己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雄心。光州双年展的主办机构也由光州市政府、韩国外交部等官方机构组成,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展览经费。光州还由此成立了双年展公司,并建成了双年展会展大厦,已然变成了有体系的、可持续的固定项目。每一次光州双年展都让整座城市被世界所瞩目,并且由于展览的常规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与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城市与艺术之间变成了共生关系。

在最初筹备艺术长沙这一庞大的展览时,艺术长沙主办人谭国斌坚持不收任何赞助,不希望任何商业因素影响展览的学术性。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完全来源于其个人多年投资古玩字画的积累。如果单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判断,艺术长沙显然是失败的,因为如此大的投入却未换回经济上的回报。在面对艺术长沙的未来时谭国斌坦言,“艺术长沙不是我个人的,我自己每一届都尽力而为,但这种展览最好还是政府来做,没有商业可以做得更纯粹些。”或许是因为看到了艺术长沙的品牌影响力,今年长沙市政府除了像往届一样免费提供场地、积极组织协调、策划新闻发布会外,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找到合适的方式与政府沟通,使得双年展与地方的规划、发展能够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长远的课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除去资金问题,双年展到底该怎么做?香港策展人方敏儿曾表示,在香港很少有展览称作双年展,但是都可以叫做“艺术节”,艺术节上什么活动都有,市民能得到很好的视觉享受和体验,也体现了展览的公共性。反观国内的双年展,这么多年在因袭国外双年展制度时忽略了和本土文化的结合。“政府、出资人、策展人、艺术家似乎都应该回到原点,不断地‘重新出发’。”一位艺评人如是说。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丁乙 向京 周春芽 郭伟 国内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