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焦点析疑:“艺术家”不等于艺术家
2017-01-15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两岁半小朋友廖文德的水墨画

廖文德小朋友可以说是一位“艺术家”,但却不能称之为艺术家,有无双引号正是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定位。“艺术家”是戏称,而并非真正的艺术创造者。

廖文德的画在视觉上的确有种超越了同龄人的非凡,因为在整体上看,确实有色彩和线条的协调性。但是根据孩子父亲的微博评论我们不难看出,孩子在作画的时候更多地是在享受涂抹、泼墨的过程,她并不在意最终画出来的效果如何,也完全没有希望通过这些线条圆点表现出一些深沉的思考。反倒是一些成年人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进行想象,给画面下定义,不管看不看得懂,都把它们当成是抽象艺术就完事儿,一位天才“艺术家”就这么“诞生”了。

本来这种现象也没什么不好,但是特意为这样的一些作品举办画展、甚至出版画册,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始终认为,这其中炒作的成分居多,因为一个两岁多的“艺术家”实在是太有噱头了,再给她的作品冠上“抽象”二字,那么无论观众看不看得懂画的涵义就无关紧要了。显然,这样的画展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艺术享受,充其量也就是图个稀奇。

在这里,我并非要否定廖文德的潜质,而是客观地分析她成为一位两岁艺术家的可能性,联想到动物画画,在欣赏这样的画作前,我们是否先该考虑到绘画者是否有“创作”的可能?显然,两岁多的孩子是无法进行复杂的构思活动。他们的出现可以是一种善意的娱乐,但却不该成为打着“艺术”幌子的炒作。

那么,能将他们成功炒作成艺术家的现象,无疑就说明了人们对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并不那么清楚,这一方面是有心者刻意含糊定义,但也少不了艺术市场本身的鱼龙混杂。一些明星、官员的兴趣之作也时常被捧上天,其价值往往与艺术性无关;更有些职业画家也打着“抽象”的名头大肆创作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出来。这些本就让普通人摸不着北了,又如何要他们区分清楚“艺术家”和艺术家呢?

显然,比起打压炒作,建立好艺术市场的规范更是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不等于 艺术家 廖文德 艺术家戏称 艺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