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谷作品《春波鱼戏》
于上月举槌的纽约苏富比2013年秋季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会最终260余件拍品以3200万美元成交是继2010年恢复古代书画拍卖以来的一个高峰,尤其堪称亮点的是一系列北宋以及明清时期的名家墨迹。这对于长久以来被白石大千等近现代大师主导的艺术品市场,有如一股细流。
整场拍卖会中最让人振奋的当属《功甫帖》,以822.9万美元成交。此帖二行九字,未注年月,据称为苏东坡奉别友人郭功甫时所书手札。为《功甫帖》题跋、钤鉴藏印于帖上及著录此帖的历代鉴藏家有项子京、安岐、翁方纲、永瑆、江德量、张镠、李佐贤、张葱玉、许汉卿和徐邦达等。
另一件祝允明的《行草文章诗卷》以84.5万美元的高价位居第二。此卷为祝枝山自书诗稿,有《夜宿渔家代友作》等六首,行草兼存,流水行云,不失为其佳作。四米余长的周天球行书卷《琵琶行》墨色温润如玉,书法秀雅不失遒劲,终以48.5万美元成交。陈继儒绢本《行书诗卷》以42.5万美元成交,宋克草书《钟繇传》镜片二帧以34.1万美元成交,金农隶书《司马光轶闻一则》以42.5万美元成交,恽寿平《临晋唐法帖》册页四十二开以46.1万美元成交,伊秉绶《隶书诗》四屏以48.5万美元成交……其他明清名人尺牍之成交价均远超估价。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历经的岁月并不长,与西方相比充其量只能视为初级阶段,因此很多阶段性变化的成果未必就能代表一切,理智的行家与藏家心中自然明白,相当部分的高价拍品不过具有短时期的话语权而已。当然,国人向来有大智慧,故而时至今日的拍场已渐渐发生变化,买卖双方包括拍卖行都开始注重艺术品本身最实际也最本真的价值所在,这是个特别好的现象,也将最直接地促进这个市场的良性发展。因此,当我们看到纽约苏富比这次的“古代书法盛宴”,便更有信心去坚守这条追寻艺术品自身价值的寻根之路。
以上数据旨在表明一个现象,现如今的买家已经开始关注拍品背后的学术及史料价值,高端客户的需求远不仅满足于表层的研究,在市场上多年的滚打,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艺术品最终的真谛,同时,各方的进步,也让这个市场的门槛相对地开始提高。
再看香港苏富比秋季近现代书画拍卖,约350余件拍品,总成交高达4亿多港元,而引领这次拍卖的首要绘画流派便是“海派绘画”。老海派中虚谷《春波鱼戏》成扇及《松鼠》分别以136万、364万港元成交,吴昌硕《梅石图》196万港元成交。“三吴一冯”中冯超然的《仿古山水册》十开及《仿文徵明山水卷》分别以106万、208万港元成交。谢稚柳先生平生以“清气满乾坤”的气格立于艺坛不倒之地,苏富比的《荷净纳凉》及《赏梅图》分别以364万、28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另外陆俨少的《西峡颂摩崖》及《读碑图》各一平尺竟然达到184万、268万港元的奇价,他的《圃开船渡》和《杜陵诗意》也分别以532万、364万港元被藏家慧眼收入囊中。可贵的是,一些小名家诸如朱梅村的《春山烟霭》及《东山丝竹》分别以100万、124万港元成交,马骀《百丈积雪》也拍出了62.5万港元前所未见的高价。程十发先生于海派而言更像是一个故事,他所特有的创造性想必后人不可企及,他的《采花少女》文人气十足,长题亦夺人眼球,以256万港元成交。而海派绘画中最年轻的刘旦宅先生之《红楼人物·草书》成扇以160万港元成交,几乎创造了他成扇价格的个人纪录。
“海派绘画”之形成,或曰海上画坛之繁荣,缘于开放性的经济文化背景,取决于上海所处的特有的地理位置,即所谓的“地域性”,使得上海发展成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殊地区。于是,不同生活背景、经历各异的人群一并涌入沪上,鉴于其不可或缺的“包容性”,才得以将艺术本身最需要的多元化深度延续下去,我们这才有幸看到如此丰富多样的海派艺术。“海派无派”的说法,不正是“海纳百川”最有力的证明吗?
我们今天所能见的海派绘画的艺术家,除却美术史上的地位及价值,更多的是他们背后的综合实力,学术理论、文字研究、文学修养,甚至戏曲表演等,方方面面,造就了一系列的大师,最终又通过他们的作品,用笔墨的声音向世人呈现何谓“海派艺术”。就香港而言,太多地方与上海异曲同工,同样雅致,同样宽容,对艺术的见地自然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文:严清)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