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书画界、理论界“大腕”探讨“南通籍书画家群体”
2017-01-15 来源:南通网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吾艺网1030日讯】昨天,“江海艺境·南通百年图像与墨迹”在京开展。当今国内书画界、理论界诸多“大腕”,就近现代以来“南通籍书画家群体”这一独特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邵大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南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内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气象站等等,都是在这里建立的。近现代以来,南通培育了不少具有开明思想和创新锐气、兼有南方和北方文化品格的知识分子。

在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上,南通人有高度的自觉性。在发扬南通传统艺术优势的前提下,南通以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胸襟,从南北文化中吸收养分充实自己,这也是南通此次展览的最大意义所在。

至于南通书画家群体的艺术价值如何,我想,只要大家亲临现场,一看展览就明白了。

 

薛永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南通非常有特色,“距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这里的人眼界开阔。到了十九世纪,南通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诸多“第一”。

我接触过许多南通籍的书画家。从整体上看,百年以来南通书画界人才辈出,风格多样,与时俱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南通艺术文化的几个特点:其一是传统文脉的继承性,其二是对西方文化的包容性,其三就是与时俱进的开拓性,还有就是古今转型的自觉性。

 

余丁(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馆这样一个国家最高美术殿堂里,以一个地级市为单位举办展览,这是第一次。关键就在于南通有其独特的“艺境”。整个二十世纪,南通的文化艺术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都是与整个中国的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南通走出了这么多著名的艺术大师、艺术家,非常少见。其潜台词就是,南通这个地区就是出书画家的,是一个滋养书画家的地方。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从南通走出的书画艺术家,无论数量还是知名度,都是许多地方难以企及的。更为独特的是,这些书画艺术家们是连续好几拨地出现,而且艺术水准都相当突出。很多南通籍艺术家从南通走出来,来到北京,站在相当的文化高点上,非常有特色。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在中国艺术研究所就有两个南通人。然而在平时,我们很少想到他们是南通人。这个展览让我们能够集中看到南通百年历史发展文化脉络。

南通书画艺术人才辈出,与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开放和融会的精神息息有关。

我们应该感谢张謇。他办实业,由此带来的物质文明是南通近百年艺术发展的基础;办教育,整体提升了南通人的人文素养;办交通,又打破了南通三面环水的封闭状态。许多参展艺术家都是从南通走出来的,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不但影响了中国,甚至走出中国影响了世界。

由此,我觉得,今天我们繁荣发展文化事业,首先要真正夯实我们的文化基础。南通在此时办这个展览恰逢其时。当代南通人应该着力弘扬张謇当年开拓进取精神,把南通真正打造成一座文化名城。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这次展览始终贯穿“江海艺境”这一主题,虽然展示的主要是书画家作品,但更多呈现的却是南通这个地方的人文特色。

南通何以文脉不断,名家辈出?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可能是一种交流、一种融汇、一种汇集。从地域特点来说,南通滨江临海,人员往来频繁,人才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交流。

从南通走出的艺术家具有一种创造性的力量,追溯这种创造力的源头,我觉得,和这个地方独特的地域文化很有关系。提到这点,当然离不开张謇,由于他的努力,南通在近代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比如,张謇创立了全国第一座师范学校,不惜厚俸聘请著名学者王国维、著名画家陈师曾来就职。一些近代很著名的艺术家,他们早期的教育基本都在南通完成,早期的教育奠定其后的学术基础。

 

徐虹(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一个地方文化之兴盛、面貌之清晰,必然有一个人作为精神领袖,以他个人的见识、胸怀和胆识,来推动这个地方发展。张謇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精神领袖,他的事迹足以说明20世纪初中国精英分子所具有的世界眼光。

从这次展览看,南通的艺术作品具有开阔的、海纳百川的涵养,而且至今它的这种细致还在、开放性还在。但当年张謇先生振臂高呼便能够群贤毕至的场景,已经不太可能看到了。

因此,回顾历史,我们依然要强调个人的力量。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几个优秀的作品或者起表率作用的精神领袖,这个地方便不能强大起来。南通的文化界,应该再仔细研究南通早期的发达史,从中找出南通当代艺术家中的精神领袖,通过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优秀艺术作品,进一步确认南通在中国近代、当代美术史的地位。

 

吴洪亮(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我曾经去过南通,坐在濠河畔品茗的时候,觉得是待在一个传统文雅的城市,现在回想起来,它仿佛是一个文化的“梦想之城”。

这次展览,也许就是南通开启一个新艺术时代的发端。它表明南通已经在从艺术的角度,去关注文化发展的新未来。我认为,南通不应该只有一个民营的美术馆,应该去建造一个新的国有的南通美术馆,有更多好的藏品,让二十世纪遗留下来的瑰宝在今天更有说服力地呈现给大家。

南通周边就是无锡、苏州、常熟等地,本来就存在于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系统中。而南通又是这一美术史生发的切入点。我期待,南通能够把既有的文化基因传承利用好,最终呈现南通文化艺术的一个新高峰。

 

何桂彦(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这个展览带有对艺术史的书写和对地域文化生态格局的研究。但在我看来,对南通百年历史的梳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后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南通一百年的艺术的发展中,最繁华、取得成果最大的时候,是晚清和民国初年。其实新中国建立以后,这个文脉有断层,直到1978年以后又开始变得多元化。所以,如何从一个地域线性发展的历史中,找到与二十世纪美术史之间的关联,这是需要思考一个问题。

 

杭春晓(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晚清之前,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中,南通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地位,但张謇以一个人的文化视野,改变了一个区域的文化布局。

张謇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最早的公共博物馆,还聘请了一批知名文化界人士来通。这样的文化交流行为,构成了民国初期南通开放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格局。但是,这一点到建国以后是不是保留着?今天的南通还具不具有这样的文化格局?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徐虹 杭春晓 王端廷 薛永年 赵力 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