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知遥,原名马明春,1937年生,回族,湖北沔阳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夏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原宁夏作协副主席,宁夏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获得者。此外也是宁夏油画艺术的拓荒者和播种者。
谈起电力,已近耄耋之年的马知遥侃侃而谈。
上世纪90年代,在创作回族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时,小说中有一段供电公司从回族聚居地区上方架线,受到当地群众阻挠的情节。为了让笔触更深入些,马知遥专门跑到当时正在施工的宁夏第一条330千伏线路—大(坝)固(原)线工地上蹲点采访。在近一个月的采访中,他和送变电职工同吃同住,目睹了回族老乡对送变电职工从不理解、抵触到慢慢理解、支持的整个过程,感受到送变电职工为了工程的早日完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顽强作风。
回来后,马知遥将这一切都写在了书中。正是由于这细腻真实的笔触,《亚瑟爷和他的家族》一书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这也是宁夏的少数民族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一荣誉。
“也许真的是电力人成就了我。”曾经身患癌症的马知遥感慨道。写《亚瑟爷和他的家族》的那段日子,也是马知遥和病魔抗争最为惨烈的日子。“送变电人那一张张黝黑发亮、布满线条的脸孔,时时会出现在我眼前,提醒我无论遇到什么坎儿,都不要怕,使劲一迈腿就过去了。”马知遥很是感慨。就是这种信念,让20年前就被医生判了死刑的他,不但没有倒下,晚年生活反倒越发精彩。
“我对国家电网公司很了解,是世界五百强企业。”马知遥的一位亲属恰好是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因此他总能听到一些信息,“这么大的企业,这么多的员工,承担那么重的责任,为社会带来光明和温暖,真的不容易。”
有人说,从事艺术创作,总使人内心孤独。
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的马知遥,师从刘秉江先生。求学期间更是有幸得到过吴作人、罗工柳、吴冠中等大师的当面指点和熏陶。毕业后,他来到了宁夏展览馆工作,担任美工长达20年之久。当时的社会环境,让马知遥习惯了白天搞运动,晚上一个人在电灯下搞创作的生活。
那时没有电脑,没有设计软件,甚至连美术创作的相关书籍都凤毛麟角。一次,马知遥辗转得到几本俄国油画作品集,在那个年代,这几本画册可谓是“定时炸弹”。为此,马知遥从单位请了病假,偷偷摸摸地在自家煤房里装了一盏灯泡,如饥似渴地从那些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和技法。其间,唯一陪伴他的,就是那盏昏暗的灯泡和几支磨突了的画笔。也就是那段日子,马知遥将所学的法国印象派创作技法与俄罗斯严谨的造型艺术相融合,使得此后的油画作品画面更加生动活泼、笔触更加潇洒奔放,形成了独特的马氏风格。
1984年,马知遥调到宁夏文联专业作家创作组,开始致力于“回族学”的研究与创作。白天忙于构思,每到夕阳西下,桌上的台灯亮起,马知遥便伏案创作。蜚声海内外的回族中短篇小说《古尔邦节》《黄米干饭》《静静的月亮》《南下广州》《幺叔》及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等作品便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
如今,76岁的马知遥依然在油画创作之路上孜孜以求。“我用了一辈子电,我的画,我的小说,都是在电灯下完成的。电就和空气一样,平时或许你注意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没有电,没有光亮,我无法想象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可以说,是电,帮助我穿梭于油画和文学的艺术殿堂之间。”马知遥说。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