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顾跃:重绘善本穿越旖旎之美
2017-01-15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个人简历

顾跃

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家、副研究员。

1970年生,安徽人。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博士学位。担任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委,发表学术论文和个人专著约百万字。创作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当代艺术展,获奖并被国外机构(荷兰蒙德里安基金会)和私人收藏。

个展

20045

“图像·现实:顾跃油画展”

中国欧洲艺术中心(CEAC) 

201311

“重绘善本·顾跃个展”

将在北京798盛世天空美术馆举办

用历史的“碎片”向古典致敬

112日,“重绘善本·顾跃个展”将在北京798艺术区盛世天空美术馆开幕。作为一名来自学院和多年潜心于博物馆文物研究与创作的艺术家,与其说他的近期作品源自对古代精品的一种“复制”和“摹仿”的致敬行为,不如说他凭借于此类古代残卷式刻本进行当代的图像改造,以抒发倾心古人并希冀与之对话的情感慰藉。

关于善本

最早接触顾跃的画,那个时候,他笔下多是重叠而晃动的城市风景系列,大尺幅的画布背景之下,摇曳出的是物欲横流与纸醉金迷,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生长在摩登时代夜场里的魅惑,都看似浓墨重彩,实则虚幻泡影般,顾跃才赋予了他们那么一种不真实的存在方式。

时隔三年,顾跃的“重绘善本”系列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关于“善本”,概念有些繁芜,学术界甚至还在争辩不休,但它的名字最早大概出现在宋代,指的是雕版书籍的精良之品。清朝末期,一套装帧精美的《聊斋志异》善本曾被俄国人掠去,新中国成立后,又再度回到了祖国。由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的关系,顾跃有幸看到了这卷历经时光流转与沧桑磨砺的帛书,历史的硝烟散去,却似美人依旧,在如今的现代人看来,仍然不失为笔力深厚之作,俨然能看到古人的一帧一琢,将蒲松龄心中的鬼怪狐妖、善恶美丑描摹得刻骨铭心。

顾跃觉得用帛是那个时代的时髦,那么具有当代性的绘画语言便是这个时代的先锋。他开始选择用架上绘画来“临摹”过去,油彩、画布的结合,与笔墨丹青在绢帛上的触碰到底有何不同?顾跃自己觉得这是对古典文化情怀的某种唤起,将善本中的图像进行碎片式的排列组合。诚如艺术评论家秦俭评价道,在已有的图像或形象中发现与当下的现实进行对话的元素,这已经成为今日视觉艺术创作的一个普遍现象。任何一种图像和绘画样式都可能成为艺术家对其进行解读的对象,而解读的结果往往使观者看到了“残片”或“碎片”式的再现。其创作过程与在考古中对文物残片的发现和解读颇为相似。

关于古典

中国传统古典小说典籍中总要偶然来上几页白描插图,数不清的才子佳人、善男信女,说不尽的软玉温香、娇柔旖旎,古人用流畅舒怡的线条,寥寥几笔,却几乎将我们梦中的美好和理想阐述贻尽。

艺术思潮与文学运动,总是跟当时所处的经济时代密切相关。宋元明清时期的善本中,更多流露的是奢靡颓废之美。在顾跃对善本图像的重新创作中,他放宽了空间视野,更改了布局规格,家具还是那个时代的家具,至于人物,更多的画面留给了初发好感的情人们,月朦胧鸟朦胧,魂牵梦萦让你只能梦中相会,就像满怀春念的杜丽娘相思成疾,游园是为了惊起那个心仪款款的幽梦,如痴如醉。

其中潺湲流露而出的奢靡与颓废是一种上升的力量,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悖论,颓废曾经发生在很多个时代,它曾经流落在《牡丹亭》、《西厢记》这样的折子戏中,游走于净末旦丑的唇齿耳畔,辗转在水袖绢裙的臂弯腰肢里;也出没在民国时代的孤岛夜场狐步舞间,那个时候,霞飞路洋房里的咖啡远胜于国贸三期写字楼里的星巴克,前者更沉迷纯粹,味道这东西是学不来的,那是种骨子里的深情,挥散弹指间,只在意会的时刻莅临。

关于美学

文化的创造性在于产生新的美学观点,顾跃对古善本的再度关注与重新发掘改造,既是一种回望与致敬,亦是探索与开拓,怀念的是古典情怀之中的妙不可言,追逐的是当代性的波普新可能。

每个时代的波普艺术,都反映着当下最可能的流行新趋势,上溯洄流到宋元明清,善本在那时也是大众通俗的市井文化。小学时期的顾跃,以《西游记》铅笔连环画获得全校第一,那时看的都是《杨家将》、《三国演义》、《岳飞传》之类的古典画册小人书,也许从那个时候起,他的心里就种下了某颗古典情怀的种子,一直到今天,仍是顾跃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诉求。古典之美,是梦幻,是悲壮,有苍凉,亦有深情。古典的情感,常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那是一种生者可以死,死可以再生的极境。

待到画展开幕那天,一束桃花,金丝楠木质地的明清家具,与来自幻远时空的昆曲现场唱段联袂展现,或许会打造出一场立体的视听盛宴,一出现实版与绘画版的《古善本西厢》。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798艺术区 西厢记 顾跃 重绘善本 聊斋志异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