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嚼过的口香糖成了现成品艺术
2017-01-15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市民正在观看一件名为《DNA》的作品。该作品在墙上贴满了透明的小立方块,每个里面都有一团咀嚼过的造型不同的口香糖。 记者 熊明 摄

 

装置作品《DNA》中,“口香糖”艺术品近景特写。 记者 熊明 摄

【吾艺网111日讯】位于国泰艺术中心的重庆美术馆于1029日正式开馆,开馆当天就人气爆棚。昨日,记者在美术馆门口看到,等待观展的市民仍然排起“长龙”。展览中,有些有意思的细节值得回味。

1 口香糖成了艺术品?

这叫作“现成品艺术”

“咦,口香糖怎么也成了艺术品?”“这些被人嚼过的口香糖消过毒没有啊?”1030日,一组名为《DNA》的作品引起了观众的热议。

除了口香糖,废弃的电视机、看似平常的闹钟、灯笼、魔方都成了艺术品的一部分。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品?不少市民很好奇。

对此,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重庆美术馆执行馆长庞茂琨告诉记者,这些作品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作“现成品艺术”。

所谓现成品艺术,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用品或工业品,直接或者简单加工后赋予自己的情感和意义,在特定的场景中,这些物品就变成了拥有艺术家个人特殊属性和情感的艺术品了。

“最著名的现成品艺术作品是20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驱、法国艺术大师马歇尔·杜尚的作品《泉》。”庞茂琨告诉记者,1917年,30岁的杜尚将一个签了名的小便池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上,并引发轰动。

庞茂琨表示,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有一定的先锋性,市民来看展,可以先阅读作品旁边关于作者的介绍和对作品的解读,这样更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

2 抠雕塑摸油画

看展览时请别动手

“那把椅子不能搬动!”“别用手去摸油画!”展览现场,庞茂琨着急地阻止对两位观展的市民。

接受记者采访时,庞茂琨表示,重庆美术馆拉近了市民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但市民在欣赏展览时,还要学会尊重艺术。

庞茂琨对记者说,市民对艺术的热情令人欣喜,不过,发生在展览现场的一些现象也令他很着急。

记者看到,展厅进门处陈列的雕塑《皇冠》上贴的水钻,已经不见了许多,有两位市民正在用手去抠这些闪闪发光的“钻石”;装置作品《一出默剧》布置的场景,是一把空着的椅子正对着墙上挂着的一幅油画,但几位市民把椅子当成拍照用的道具,随意搬来搬去;还有不少市民好奇地用手去摸挂在墙上的油画……

庞茂琨对记者说,看似平常的椅子,艺术家把它正对着墙上的画作摆放,是有一定的用意的。“除非作品本身有提示,需要观众参与和互动。一般来说,作为观众,看展览时都不要用手去触碰作品,这是对艺术基本的尊重。”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DNA 口香糖 庞茂琨 现成品艺术 皇冠 一出默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