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佳玥:资助艺术家的明天
2017-01-15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在中国,说起公益,往往涉及教育、贫困、环境领域,鲜有对文化艺术方面的公益资助。

而在欧洲,有很多机构和个人通过资助的方式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公益活动。

佳玥在艺术公益上的探索和创新,或许可以给中国公益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艺术与财富、教育同等重要

我们谈公益时会经常说到教育、贫困、环境的问题,但对我而言,文化、艺术对于社会和教育、贫困、环境问题同样重要。

记者:艺术8是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纽带,也是你通过艺术形式践行公益的创新,能否介绍下?

佳玥:20094月,我在北京创办了艺术8。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文化活动场所,它通过讲座、展览等活动为中国公众提供深入了解欧洲文化的机会。

艺术8依靠艺术家、支持艺术家,给艺术家提供资金和各方面的支持,这是完全公益的行为。我们的讲座、儿童工作室、艺术教育、音乐会等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

2011年起,我们还设立了艺术8奖项,每年由专业人士和收藏家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三位法国年轻艺术家,这些艺术家能在北京进行创作,同时为了年轻的中国艺术家也能够从这个奖项中受益。在2012年,我们设立了“艺术8奖——中国”。目前,每年选出的两位获奖者会得到一笔奖金,并在艺术8的工作室进行驻地交流。然而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奖项将使他们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前往法国小住,并找到与法国特别接触的机会。

记者:你如何看待艺术与公益之间的关系?

佳玥:在我看来,文化是一种让人们变得更开放,更敏感、更具有人情味的艺术。我们谈公益时会经常说到教育、贫困、环境的问题,但对我而言,文化、艺术对于社会和教育、贫困、环境问题同样重要。事实上文化和艺术与社会财富直接相关。说到社会发展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教育,第二是社会财富和物质财富,第三就是艺术,这是社会的三个基础,缺少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和谐。为了更和谐,很大一个行动是帮助艺术家。

记者:在法国呢,公众的态度也是如此吗?

佳玥:事实上,在法国有这样的公益传统,即大家把钱投入到艺术和文化事业中,这种投入一方面来自于政府,另一方面来自于个人的自愿捐助。

在欧洲如果没有这样的投入,很多伟大的艺术家是不存在的。

很多艺术家要发展的话,需要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而这种支持不需要得到回报,弗朗索瓦一世在支持达·芬奇时,从来没有说十年后达·芬奇的画会不会更贵,带来更多的回报。

记者:在艺术方面的资助,中国和法国有什么区别?

佳玥: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艺术,而且要把艺术和艺术品市场相区分。谈到艺术品市场时,一定会涉及法律、订单,因为艺术品市场和产品息息相关;但谈到艺术时,一定要知道艺术对于我们的社会是最基础的、最精华的东西,艺术本身是非物质化,艺术价值可以和教育价值等同。

说到中法的区别,中国一谈到赞助就是资金资助性质,很多人和我们合作时,特别是和艺术8合作时,经常谈到“投资”,要给你一笔钱,一笔经济上的投资。

在法国,则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商业赞助,很明确,一定要有回报。另一个是指艺术资助,完全针对艺术文化,无偿的、公益的和慈善性的。

资助艺术家不是为了回报

所有这些不是我们要等待回报,或者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升值,只是坚信这么做,对社会、文化、艺术和未来是有用的,而且是必须的。

记者:你自己所做的就是艺术资助?

佳玥:对于我来说,资助艺术是资助一个艺术家的明天,坚信这个艺术家的明天会更有创造力,会变成一个知名的艺术家。

我现在已经花了大约300万元人民币建设艺术8,资助艺术家。所有这些不是我们要等待回报,或者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升值,只是坚信这么做,对社会、文化、艺术和未来是有用的,而且是必须的。

记者:现在资助了多少个艺术家?

佳玥:近三年的时间里,已经资助了二十多个艺术家,这种资助不是我买他一幅画那么简单,而是非常系统的。从他创作开始,为他提供办公场所,整个创作期的生活费用。最后,会帮他办一个展览,包括前期后期的宣传,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记者:什么样的艺术家会得到你的资助?

佳玥:需要满足5个条件和标准:一是要年轻,28-35岁,这是他们事业的起步阶段,他们更需要帮助;二是这些艺术家已经得到所在领域的一些认可,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三是艺术家要有一个开放的文化思维,毕竟我们是中法之间的交流,需要艺术家愿意了解其他文化并生活在其中;四是专业上的技巧要过硬;五是要有审美情趣和美学标准。

通过艺术了解人的思维方式

当你通过文化了解欧洲,可以更好地知道欧洲整个思维方式,也更好地方便双方对话,以后合作起来就变得更简单。

记者:你曾经说过,想通过艺术引导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容易让中国人接受吗?有哪些困难?

佳玥: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两个:第一,当我们谈到艺术时,很多人会觉得艺术很高雅,是专业人士的事情;第二,很多人会将艺术和商业联系在一起,说这个画值多少钱,包括很多人买艺术品时是作为基金投资的性质买的。

事实上,对于艺术而言,无论好坏,商业上的东西仅仅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目的。

当中国游客来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旅游,喜欢参观博物馆、宫殿以及私人的府邸、宅院,都不要忘记,很多是由于私人的慷慨捐助才能够实现,可以确认的是这不是他们简单的经济投入来做的。

记者:现在做了多少场公益讲座?

佳玥:近百场。

记者:在中国有多少?

佳玥:不少于50场。我们一方面给大众讲,另一方面给最高端的决策者讲。

记者:怎样讲呢?

佳玥:比如,我们曾经带着国资委的一些领导去卢浮宫花两个小时就看三幅画,让他们学会欣赏艺术。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很多幅画,除了合影,对我们还有什么收获?艺术犹如吃饭,不能一次吃太多,它是需要消化的,吃太多会感觉不舒服。

我要以艺术和文化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视觉、听觉和整体的感觉能力,从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敏感智力,使他们更具创造性,在行动中更具有效性。

记者:这样的方式给中国带来哪些改变?

佳玥:卢浮宫的一个画展就起到桥梁连接的作用,可以让中国公众更好地了解欧洲人的思维和价值观。比如我们去看蒙娜丽莎的话,不是简简单单和蒙娜丽莎拍张照片,回来告诉大家说我已经去过那儿,和蒙娜丽莎拍过照片了。而是通过蒙娜丽莎了解欧洲的基本思维方式,特别是他们对于个人的一种看法。

所有这些,我们认为是整个欧洲思想体系建设的基础。当你通过文化了解欧洲,可以更好地知道欧洲整个思维方式,也更好地方便双方对话,以后合作起来就变得更简单。

中国应更注重文化艺术投入

在中国,当有地震、灾难发生,公益的投入更加“感情化”“情绪化”,但应该放眼长远,应该注重对文化艺术的投入。

记者:在中国,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比如汶川地震,艺术界会拍卖一些作品捐给公益界或者受助人直接参与到艺术中。在欧洲,艺术家和公益的结合也是这样吗?

佳玥:在欧洲发生自然灾害时,大家不会想到通过艺术形式帮助受灾人,而是以简单、直接地捐助形式,拿出钱是为了帮助那些人,可能去修缮公路、修缮学校,这是非常简单的直接过程。

在中国,一种情况是艺术变成手段,通过艺术手段帮助别人;另一种情况,艺术是一种结果、一种目的,通过钱、资金的形式帮助艺术。

记者:你对中国的公益环境有何评价?

佳玥:在中国,当有地震、灾难发生,公益的投入更加“感情化”“情绪化”,但对于公益的投入应该更加放眼长远,应该注重对文化艺术的投入。

记者:我注意到艺术8也很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修养,但对于很多中国儿童而言,艺术对他们是一种奢侈品,生存对他们更重要,你认为呢?

佳玥:其实,不管我们经济条件如何,对于生活的美都是需要的。现在我们也可以举出无数的例子,艺术家在儿时非常贫穷,但这丝毫不影响未来他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就是说,钱和成为艺术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觉得成为一个艺术家,主要是需要想象力,需要有灵感,同样也要学会怎么看这个世界,特别是要爱这个世界,这是成为艺术家需要的品质,和钱没有关系。中国很多小孩所面临的问题不是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有很多钱的问题。

对话人物

佳玥

法国艺术哲学家,刚刚获得象征法国政府国家最高级荣誉的法国骑士勋章,这是对她在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中所作贡献的最高褒奖。

2009年,佳玥创建了艺术8,通过艺术引导公众的创新思维,并自己出钱资助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生活,为他们举办画展。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佳玥 资助艺术家 中国公益 汶川地震 捐艺术品 公益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