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11月5日讯】近日,艺术批评家朱其直言不讳地表示:“‘面具’系列是曾梵志最差的作品,这不过是国外杂志插图画的东西,插图画卖一个多亿,简直是在侮辱中国人的智商。”
朱其提到的画作,是曾梵志2001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在苏富比香港秋拍上,以1.8亿港元成交,成为2013年首件过亿的亚洲“当代艺术品”。一位当代画家作品能够拍出如此高价,随即引发众多质疑和猜想。
中国当代画屡拍高价
曾梵志作品1.8亿成交
近年来,中国当代画作拍出高价的新闻屡见不鲜。2013年10月份,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亮相苏富比拍卖,最终以1.8亿港元成交,不仅成为首件冲破亿元大关的作品,而且还刷新了画家个人拍卖纪录以及亚洲当代艺术作品拍卖纪录。曾梵志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最后的晚餐》是他的“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代表作,内容取自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同名作品。
拍出亿元高价的画作还有知名画家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此前,据济南时报报道,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1.3亿元的高价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1.495亿元,打破吴冠中个人作品拍卖最高纪录。
拍出高价的当代画作并非仅仅以上几幅。同样是在2011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中,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一号》拍出6562万港币的高价。而在更早的2008年的北京保利秋拍中,岳敏君的《轰轰》以5408万港币成交。
当代画拍价高过近现代大师作品
业内:违背价值规律
很多人认为,当代画作频繁拍出“天价”的背后存在“泡沫”:就专场拍卖价格来讲,已去世的赵无极的作品市场起步较早,具有稳定的收藏群体,最近市场表现一直很稳定,大尺幅的作品拍出高价是可预见的。然而,一位在世年轻画家的作品拍出如此高的价格,其中的原因无法用市场规律解释。
业内人士分析称,就目前来看,当代书画千万元以下的价格更合理些,毕竟像吴作人、叶浅予、李苦禅等许多近现代大师的画价还徘徊在几十万、百万呢,把当代书画炒得比古书画、近现代书画还高,明显违背价值规律。
对以上观点,有策展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策展人崔灿灿在接受广州日报的采访时,认为拍卖是一个很个人化的行为,只要藏家喜欢又买得起,他愿意出多少钱都可以。而一百年以后,无论曾经在拍卖场上多么喧嚣还是多么沉寂,或许只有一位艺术家会被历史记住。所以,无论当代艺术未来的市场表现是暴涨还是暴跌,大家都应该清晰地看到其资本属性,淡然处之。
专家:貌似繁荣的当代画市场更需要有价值的作品
当代画作频繁以高价成交一度引发“艺术品收藏市场泡沫”之争,不少收藏家及艺术品收藏爱好者质疑这些画作的收藏价值,认为拍卖会背后存在“推手”。
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的当代画作拍出高价主要受到大众接受度、媒体关注度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有些画作因为有批评家与策展人的“抬举”,就位居一线地位。大众的接受度也是当今艺术社会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像梵高的画作,从不被欣赏到成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需要经历一个评判标准过渡。如果媒体关注度较高的话,该画家的知名度便会不断提高,作品受关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在分析当代画作拍出高价的原因时,给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表示,对当代画作拍出天价的质疑可归结为当代画的价格与价值上来。当代画价格飙升有着诸多原因,比如画家走出国门,勇敢地推销自己;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开放,使得国外炒家得以在国内自由交易;带有明显经营色彩的画廊,重新出现于大城市,有需求即有买卖,有买卖即有投资与收藏;当然也少不了炒作和投机,当代画作的辉煌与看不见的运作之手,都是市场催生的事实存在。“貌似繁荣的当代画市场,更需要有价值的作品”,他说。(文:上官云)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