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书法博物馆的守护者周土龙
【吾艺网11月7日讯】180多条摩崖石刻,风吹日晒,被称为苏州最大的“露天书法博物馆”——穹窿小王山摩崖石刻也面临着风化的危险。为了不让这些历史文化受损,隔一段时间,景区都会对摩崖石刻进行修复。而今年73岁的周土龙便毅然接下了这一重任——每天他都泡在景区里精心呵护这些宝贝,修复一次至少要60天,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为小王山的“文化守护者”。
最近,只要你去小王山,就能看到一位老人匍匐在摩崖石刻上,一笔一画,小心细致地为石刻描色。他叫周土龙,从2009年开始,他坚持清理和整修小王山的摩崖石刻,让原本早已风化褪色的石刻重新焕发了生机。时隔四年,他又出现在小王山上,为褪色的石刻重新描色。
昨天上午,在小王山一处摩崖石刻,周土龙正一笔一画描得入神。大石上,“穹窿小王山”五个大字原本已经有些斑驳褪色,经过他的重新上色,远望过去十分醒目。周土龙说,从10月25日起,他就开始了摩崖石刻的描色工作,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将为180多条摩崖石刻重新上色。
据介绍,小王山又名琴台山,地处穹窿山南大门附近,它面向太湖,背靠穹窿,与木渎、胥口为邻。1923年,国民党元老、爱国将领李根源弃官离京来到苏州。1927年,其母阙太夫人病逝。次年,李根源在小王山买山葬母,庐墓十年。在此期间,黎元洪、于右任、章炳麟、吴昌硕等240余人前来拜谒,他们都是李根源的师朋好友,同僚故交,均多才多艺,留下了550余处珍贵的条石刻条。按照周土龙的说法,小王山上,只要有石头的地方就有摩崖石刻。琳琅满目的石刻,构成了小王山独具的民国时期的人文景观,被人们誉为“露天书法艺术博物馆”。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小王山上很多石刻佚失,湮没在草丛之中。2009年,首次对小王山上的摩崖石刻进行清理和整修,周土龙就参与其中。“我在小王山下长大,对于山上的这些石刻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学书法也是从模仿石刻上的隶书开始。”周土龙说,正是由于自己对摩崖石刻的深厚感情,所以一直坚持做着描色工作。
在周土龙工作的现场,工具箱里插着一堆画笔,其中一些明显经过了修剪。“石刻上越是小字越难描色,买来的画笔没法直接用,所以我自己进行了改良。”周土龙告诉记者,为石刻上色,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描色的人必须有深厚的书法功底,还得了解石刻的特点。周土龙从十几岁开始学书法,为了给石刻描色,直到现在,他仍坚持学习。另外,在描色过程中,周土龙还总结了一套经验,每天上午先描有阳光照射的石刻,下午再跟着阳光换另外一条石刻,因为石头被晒得越干,上色效果越好。对于一些字迹比较模糊的石刻,周土龙还会请来一位懂雕刻的老朋友帮忙,请他先刻出石刻原有的笔画,再重新上色。(文:朱雪芬)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