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以2816.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2亿元)拍得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此事迅速成为本周艺术界广泛讨论的话题。
近年来,毕加索的作品屡屡刷新世界艺术品拍卖及交易价格的记录。2004年5月,纽约苏富比以1.042亿美元拍出《拿烟斗的男孩》;2010年5月,伦敦佳士得以1.064亿美元拍出《裸体、绿叶和半身像》;今年3月,美国藏家史蒂文·科恩更是以1.55亿美元买下了《梦》。
此次拍卖的《两个小孩》估价是900万至1200万美元,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介绍,万达集团在拍卖前确认这件作品是毕加索风格成熟和创作巅峰期的精品,其艺术价值不亚于毕加索早年作品《拿烟斗的男孩》,称“无论价格多高都要竞得”“心理价位是5000万美元”。有人评论说“这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的一次捡漏”。
在“捡漏”说法的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批评家朱其在微博上评论:“万达集团购买的毕加索作品根本不是什么代表作,一幅小品而已,十分之一价格就能买了。又是一起土豪买艺术的‘猪头’记录!”这幅作品究竟是“捡漏”,还是“买贵”了,是按毕加索的拍卖纪录比较,还是依其作品的具体价值判定,看来还真是有待考证。
除围绕作品及其价格之外,整体看,这些质疑确有值得警醒之处。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日益火热,国际艺术品交易所占据的份额不断提升的趋势下,中国藏家似乎也开始成为“世界买家”,整个市场是否会出现“艺术品泡沫”?上世纪末,日本的企业与富商兴起过一股在国际市场上抢拍艺术品的风潮。特别是1987年,日本安田水上火灾保险公司所拍得的梵高《向日葵》,创下了当时梵高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成为日本投资艺术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只是10年后,这幅作品被认定为赝品。据统计,仅在1987年到1990年间,日本人就购买了100多亿美元的各种艺术品,一度占据世界艺术品市场30%的份额。但在泡沫经济来临的情况下,媒体报道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日本人的艺术品投资净亏了60%以上”。
对此,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在微博上做了一番解释,在他看来,中国的情况与日本不同。中国的传统和当代艺术极其丰富,不可能出现像日本那样的疯狂进口西洋艺术的局面,中国现行的艺术品进出口管理政策和制度也制约着西方艺术品的大量进入。
万达集团此次收藏虽说只是个案,但因为毕加索近年来在艺术品市场的盛名,以及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在业界的影响,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和思考。收藏西方艺术品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还是需多研究其作品价值,及自我收藏体系、学术体系的建立,轻易追风,轻信所谓“权威人士”的说辞,把投机当成投资终究是要吃亏的。
责任编辑:吾欣